民生銀行股權三駕馬車瓦解
攪局者史玉柱重申3年不賣
2015-02-02    作者:沈佑榮    來源:長江商報
分享到:
【字號

  隨着“土豪”安邦的進入,民生銀行持續了近20年的股權之爭或許將畫上句號。
  作為中國股權最分散的民營銀行,20年來,其股權之爭從未間斷過。從上市前夕的股權巨變,到希望係劉永好、東方係張宏偉、泛海係盧志強的明爭暗鬥,再到幾次外資入侵,以及後來的中國人壽、史玉柱、郭廣昌等富豪,每一名股東都有着不小實力,每一次股權之爭都險象環生。然而,多年來,儘管圍繞着民生銀行的股權爭鬥不斷,但幾乎每名股東從未逾越10%的股權紅線。
  這一次,安邦的強勢殺入,相較過去的股東聯手“拒敵”,深耕多年的富豪股東們仍在集體沉默。1月底,長江商報記者先後&&採訪新希望劉永好、史玉柱等,均遭拒絕。
  令人尋味的是,劉永好、盧志強已先後對民生銀行實施了減持,而復星集團的郭廣昌更是進行了清倉。其中劉永好去年12月26日減持了1.85億股民生銀行A股,其持股佔A股比例降至7.69%,佔總股本比例為6.1%。
  只是,一度覬覦民生銀行控股權的中國人壽進行了大幅增持,持股比例達到6.98%。
  一時,“燙手山芋”和“香餑餑”共同成為民生銀行股權的標籤。

  業績向好成就三駕馬車

  坊間曾有調侃,民生銀行董事會是史上最有人氣的董事會,這也預示着,民生銀行的股權爭鬥之激烈。
  事實上,民生銀行股權之爭由來已久,這緣於其極度多元分散的股權結構。
  民生銀行成立於1996年2月,由工商聯負責組建59家企業(48家民營企業)參與發起,註冊資本13.8億元,起初,最大股東持股比例僅為6.54%。
  成立不久,隨着民生銀行的業績持續向好,59名股東之間的爭鬥之聲不時爆出。到2000年,民生銀行上市前的一年半內,爭鬥的結果是,股權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20余起股權轉讓,涉及股份約6363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6.1%。前20名股東13名減持。不過,在這一股權巨變中,股權趨向集中,逐漸形成了希望係、泛海係、東方係三大集體,成為民生銀行的三駕馬車。
  早年曾有報道稱,泛海係實際控制人為盧志強,泛海控股、船東互保協會及中色建設合計持股23.9%;希望係由劉永好領銜,與其女兒劉暢等合計持股17.05%;東方係的代表為張宏偉,民生銀行2000年的《招股説明書》中顯示,東方集團持有民生銀行2.5265億股,與泛海控股並列為第二股東。後來,泛海係有所分化,船東互保協會王玉貴與盧志強的聯盟並非想象中那麼緊密。
  只不過,張宏偉的股權獲取充滿火藥味,原民生銀行董事、深圳前進開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邱影新曾為這些股權打過12年官司。
  三駕馬車為爭奪第一大股拼得你死我活,尤其是希望係和東方係更是全力拼殺。2000年3月10日,東方係持股比達9.42%,逼得劉永好加快動作,迅速增持至9.99%,力保第一大股東地位。
  除此之外,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副董事長陳建也想做大股東,當時,劉永好出資的5000萬元是東挪西借,而陳一出手就是9000萬現金。不過,陳建未能如願,緣於時任民生銀行董事長極力反對。
  此外,在香港鼎鼎有名的龔心如在民生銀行創立時就有意參股,只是因其身份而被拒之門外。有消息傳出,陳建出資的資金是龔心如的,陳建只是代持股,兩人為此打了多年官司。後來,龔心如在資本運作過程中發生了意外,且因家族糾紛牽扯,後因其股權被凍結導致控股民生銀行的意願未能達成。

  董文標“接掌”劉永好意外出局

  2003年,民生銀行謀求海外上市,股權再次生變,期間也不乏意外。
  起初,恒生銀行有意以14億元收購民生銀行8%股權,以成為最大單一股東,沒想到被國際金融公司(簡稱IFC)先行一步,從東方集團手中獲得民生銀行1.22%股份。
  當時,在上市大背景下,除了東方集團轉讓股權給IFC外,新希望和泛海控股也進行了相應減持,以讓IFC持股達到5%。如此一來,民生銀行原有的三駕馬車依託“3+1”模式邁出海外上市步伐,然而卻遭遇了滑鐵盧。
  海外上市失敗,內鬥隨之上演。只是,這次內鬥充滿了戲劇性。
  2006年,董文標擔任董事長,作為創始董事、最大股東的劉永好卻意外出局,而且毫無徵兆。
  資料顯示,當時的董事會,張宏偉主持會議,他持股比4.71%,劉永好持股比5.98%。為力保第一大股東地位,劉永好實施了狡兔三窟之計。除了他本人持股外,他的女兒劉暢及其二哥劉永行分別持股比2.82%、2.37%。
  不過,在這次會議上,張宏偉當選為董事、副董事長,而劉永好落選。
  對於劉永好的意外出局,事後有人爆料,劉牽頭提出了一個股權激勵方案,而張宏偉聯手陳建等股東提出了一個更為優厚的方案,兩大陣營因此矛盾公開化。或許是民生銀行的管理層站在了張宏偉一邊,導致了劉永好的出局。
  據稱,在與民生銀行的資金關聯上,劉永好是眾多大股東中少有的“沒有濕鞋子的”。劉永好的出局招來不少中小投資者質疑。
  不過,時隔32個月後,董文標將劉永好請回,劉得以重返董事會、重任副董事長。
  在董文標任董事長期間,民生銀行依舊成為各路資本覬覦的目標,如一大型外資銀行曾提&&股19.9%的要求,GE金融公司也要求在合作汽車金融業務後可優先認購民生銀行股權,都被民生銀行股東及管理層拒絕。
  儘管民生股權爭鬥從未停歇,但事實上以希望係為首的三駕馬車客觀上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效果,劉永好、盧志強及張宏偉等常常爭鬥不斷,股東們所持股份也曾多次變化,雖然泛海係提出金融控股概念,希望係和東方係也將民生銀行當其金融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但各個股東持股比例從未超過10%的紅線,民生銀行因此贏得了近10年的黃金發展期。

  “攪局者”史玉柱重申3年不賣

  對於民生銀行的控股權,各路資本屢敗屢戰,無休無止。如游走於資本市場的“明天係”也曾嘗試控股民生銀行,股東郭廣昌也一直在尋找最佳時機試圖增資控股,均未成行。
  在股權之爭方面,史玉柱是個最大的攪局者。
  2011年8月,中國人壽提出“一控一參”銀行目標,將目標鎖定為民生銀行,並向民生銀行拋出橄欖枝。在這一關鍵時刻,史玉柱立即炮轟“拜託中國人壽,別虎視眈眈想控股民生銀行,中國唯一的民營的重要銀行(總資産2萬億以上),別成為國有銀行,給民營留一塊小小的天空吧。”
  事實上,史玉柱也早有染指民生銀行控股股東位之意。當年上半年,在短短74個交易日內,史玉柱耗資38億元增持民生銀行A股42次,晉陞為民生銀行第六大股東。只不過,他試圖控股民生銀行之時遭遇“中國人壽”這匹狼。
  為了阻擊中國人壽,無奈之下,史玉柱施展開“合縱連橫”之計,攜手劉永好、盧志強等富豪,共同拒敵,迫使中國人壽罷手。
  史玉柱試圖控股註定是個失敗者,在民生銀行的股東中,史玉柱的持股比例一度僅次於劉永好。不過,史玉柱在民生銀行董事會屬於邊緣化人物,無論他在二級市場上如何翻雲覆雨,一直困在“董事”的位置上止步不前,更別談控股股東之位。
  或許,正如企業家所宣稱的,史玉柱素喜劍走偏鋒又時常娛樂大眾。也有企業家認為,史玉柱的最大貢獻就是攪局。
  不過,股權之爭並未就此平息。就在去年,前腳離開民生銀行的前董事長董文標剛剛醞釀成立中民投,就考慮控股民生銀行。劉永好、盧志強、史玉柱等富豪再一次攜起手來,強烈反對,逼迫董文標只好放棄。
  然而,趕走了中國人壽,民生銀行又迎來了安邦保險這頭胃口奇大的雄獅。這一次,雄獅來得過於突然而又猛烈,不經意間,通過二級市場上增持的股份已達到22.51%,遠超原第一大股東劉永好的8%,已經坐實了相對大股東之位。
  這一次,劉永好、盧志強、張宏偉等富豪股東面臨民生銀行史上最激烈殘酷的控股權之爭,保持了集體沉默。不過,史玉柱1月2日晚在微博上發表評論稱:“健特生命(史玉柱旗下公司)持有的11.5億A股民生股票,既然我公開承諾了3年不賣,就絕不會賣。安邦控股民生,我覺得挺好。有大股東照料,民生未來説不定更有戲。”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思想】改革創新是農業現代化根本動力 2013-06-14
【讀書】化繁為簡 2015-01-30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叢林法則”致混戰 電商寡頭時代登場 2015-02-0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