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億委託貸款遇監管重拳
規模或回歸影子銀行興起前
2015-01-26    作者:袁盼鋒    來源:理財周報
分享到:
【字號

    中信建投方面認為,管理辦法&&後,委託貸款規模將減少,尤其是委託貸款餘額佔一般性貸款比重較高的股份行。
    一路狂奔的委託貸款終究遇上了監管的“重拳”。
    1月16日,銀監會對外發布了《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首次對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的資金來源、投向、商業銀行的角色責任等進行明確規定,直指現有委託貸款業務存在的“越位承擔風險”、“監管套利”等現象。
  據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6.46萬億元,其中,委託貸款佔比達到了15.2%,委託貸款增額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再創新高,這一比例在2010年時僅為7.9%。其中,截至201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委託貸款餘額8.2萬億元,2014年新增委託貸款2.51萬億元。
  如今,銀監會即將推出的這記“重拳”無疑使得逾10萬億的委託貸款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局。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個旨在“回歸本源”的監管新規,雖然對銀行利潤的直接影響非常小,但是將對銀行現有的理財業務、信貸結構帶來不小的衝擊。
  “如果委託貸款新規嚴格執行到位,委託貸款回歸委託代理業務的本源,規模會有一定程度的萎縮,正常情況下應該從目前佔社會融資規模總量的15%下降到10%以下,將回歸到影子銀行興起以前的水平。”一家股份行的發展研究部相關負責人對理財周報記者&&。

  4年佔比增長近一倍

  作為商業銀行的傳統中間業務,委託貸款最早出現在1996年央行的《貸款通則》之中,其後2000年,央行又將委託貸款的審批制改為備案制。
  “過去十多年,委託貸款都是企業集團進行資金管理的常用的一個手段,某公司將資金在子公司之間利用銀行委託貸款的方式進行資金餘缺的調劑,商業銀行不介入信用,屬於中間業務。”據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稱
  在溫彬看來,近年來,隨着企業資金需求的擴大,確實存在委託貸款變形,不僅僅是中間業務,商業銀行的信用也介入其中。“從資金的投向來説,肯定一部分資金流入到限制類行業,包括産能過剩、房地産、地方融資平台。”
  據央行公開數據顯示,2002-2010年,我國的社會融資規模由2萬億逐年擴大至14.27萬億,與此同時,委託貸款增額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達到了7.9%。
   2010年以後,委託貸款迅速擴張。2011年,委託貸款增額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達到了10.1%,至2014年,這一比例上升至15.2%,在社會融資規模同比減少8598億元的情況下,委託貸款依然同比增加了2.51萬億元。
  “至於委託貸款這些年發展迅速的原因,實質上是委託貸款偏離了委託代理業務的實質,異化成為影子銀行業務的通道。其動因和部分企業受國家行業政策限制、難以從正規金融渠道獲得融資有關,也有商業銀行規避信貸規模管制的衝動。”華夏銀行(600015,股吧)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稱。
  此前,銀監會的相關負責人曾&&,規範委託貸款業務,主要源於有銀行利用虛假委託貸款規避宏觀調控和監管規定,加劇了風險的隱性傳染。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近年來,委託貸款規避信貸規模監管方面出現了兩種常見的模式。
  一種是銀行籌集理財資金,購買基金子公司或者證券公司的資産管理計劃,資産管理計劃的資金投入到B企業,B企業再利用委託貸款的形式將資金通過銀行貸給A企業。如此運作,A企業可以規避行業限制、授信規模限制,而銀行也可規避信貸規模的監管限制。
  另一種形式則是A企業向融資企業B發放委託貸款,然後銀行籌集理財産品購買A企業的委託貸款債權。實質上,此筆融資,A企業也沒有承擔信用風險。
  平安證券在近期的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國內的委託貸款餘額從2008年的2.2萬億增至2014年底的11.3萬億。”與此同時,委託貸款成為銀行將自營資金和理財資金繼銀信合作之後滿足房地産和地方融資平台融資的重要方式。

  規模或回歸影子銀行興起前

  實際上,在銀監會2014年的年中工作會議上,銀監會就提示了委託貸款的風險,並將制定委託貸款的管理辦法提上了議事日程。
  在日前公布的徵求意見稿中,“回歸本源”成為委託貸款監管新規的核心思路。所謂回歸本源,是指委託貸款回歸商業銀行委託代理業務的本質,銀行只能“收取代理手續費,不承擔信用風險”。
  “如果委託貸款新規嚴格執行到位,委託貸款回歸委託代理業務的本源,規模會有一定程度的萎縮,正常情況下應該從目前佔社會融資規模總量的15%下降到10%以下,將回歸到影子銀行興起以前的水平。”楊馳分析稱。
  中信建投方面認為,管理辦法&&後,委託貸款規模將減少,尤其是委託貸款餘額佔一般性貸款比重較高的股份行。
  溫彬也認為,2015年,委託貸款新規落地後,委託貸款的增長必定放緩。“這部分資金需求無非就是兩種渠道,一種回到銀行資産負債表中,由銀行提供信貸支持;第二種,一部分是轉移到資本市場,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來消化資金需求壓力。”
  “2015年對於商業銀行來説,主要還是加快推動信貸資産證券化,把信貸資金騰出來,以滿足表外回到表內的信貸需求。”溫彬稱,
  不久前,銀監會也批復了包括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河北銀行在內的共27家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開辦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的主體資格。這意味着,上述機構在ABS産品發行前備案登記即可,不需要走以前過程繁瑣的審批流程。
  1月19日,銀監會聯合發改委發布《能效信貸指引》,鼓勵和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能效信貸業務,並稱:“積極探索以能效信貸為基礎資産的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工作,推動發行綠色金融債,擴大能效信貸融資來源。”
  委託貸款新規對於銀行利潤的影響,溫彬認為總體有限。“一方面,一部分委託貸款是合規的需求,這部分不會大幅壓縮;另一方面,委託貸款整個作為中間業務,在銀行整體收入結構中佔比比較小,影響不大。”
  申銀萬國研究報告則認為,規範委託貸款恰恰是為更寬鬆做準備,即防止資金違規流入融資平台、金融投資或空轉環節。“實際上,2015年固定資産投資存在資金缺口,貨幣政策偏松幾乎是不二的選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出乎意料!大數據告訴你貸款背後的秘密
委託貸款新規將降低融資成本
銀監會發文規範委託貸款
委託貸款新規嚴防資金進入股市
銀監會發文劍指委讬貸款套利風險
 
頻道精選:
【思想】量化寬鬆難以推動歐洲經濟強勁復蘇 2013-06-14
【讀書】創業更需要正確思維 2015-01-23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偽項目登堂入室 濫用PPP恐釀風險 2015-01-2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