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而衰、盈滿則虧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銀行理財産品同樣逃離不了,經歷了年底瘋狂的“攬儲大戰”,新年第一週新發的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整體小幅回落。
但是熱衷投資銀行理財産品的小夥伴們,不要失望,雖然預期年化收益率在7%以上的非結構性産品難覓,但從本週(2015年1月3日至2015年1月9日)來看,預期年化收益達到6%(含)以上非結構性産品仍相當可觀,共計52款。
非結構性産品:最任性,36款預期年化收益超6%
DM理財小編通過統計數據發現,在新年第一週新發行的理財産品中,除了城商行和少部分股份制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有6%以上的理財産品外,國有大行的理財産品收益率普遍在5%-5.5%之間,其他中小銀行多在5.5%-5.9%之間。
元旦節前,股份制銀行的高收益理財産品齊爆發。
然而本週僅3家股份制銀行在發售預期收益率超過6%的非結構性産品,可見收益反差之大。
不過,還是有一些股份制銀行推出了收益率超過6%的産品,像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各推出1款預期收益超過6%的理財産品,投資起點僅為5萬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平安銀行的3款“平安財富-私行專享尊貴組合A資産管理類2014年55期、59期、67期(元旦特別計劃)的理財産品”的門檻則高了很多,需要達到100萬元人民幣才行。
本週,預期收益率最高的理財産品是天津銀行的——“2014年津銀理財-匯富計劃401期—牛氣沖天”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為6.8%,不過投資起點達到20萬元人民幣。
結構性産品:股份制銀行逆襲
隨着2014年11月央行降息後,股市一路“牛氣沖天”。當下股市行情如此火爆,結構性理財産品也可搭上順風車,本週44款結構性産品在售,其中6款産品挂鉤股票,12款産品挂鉤匯率,9款産品挂鉤利率,17款産品挂鉤指數。
本週結構性銀行理財市場,股份行表現非常搶眼,逆襲外資行。
本週最高預期收益率前10名中,股份行和四大行佔據9席。這9款産品來自廣發、平安、農業3家銀行。
對於投資者而言,股份行逆襲是件好事。因為股份行全國的網點數量大,能夠讓更多的人受益。
位居榜首的是廣發銀行在售的“歡欣股舞”2015年第2期(滬深300指數期末雙向連續型帶觸碰條款—偏看漲方向型)和“歡欣股舞”2015年第2期(滬深300指數期末雙向連續型帶觸碰條款—偏看跌方向型)”,該産品投資期限皆在3個月左右,投資起點僅為5萬元,預期收益率上限高達10%,且設置保本收益也較高,達到4%。
今年理財收益或將繼續走低
業界分析認為,2015年,市場資金面仍將延續2014年的寬鬆態勢,再加上各種投資方式的興起、央行再次降息預期的增強以及利率逐漸市場化等因素,2015年銀行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將繼續下行。業內人士估計,未來,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極有可能跌破5%。因此建議小夥伴們,在收益率預計將繼續下降的背景下,如果對流動性要求不高,應盡量購買中長期理財産品。
一週理財情報
1月5日,有多達12隻新基金齊齊發行。連同去年底首發仍在募集期的新基金,目前,有24隻新基金集中發行,包括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等業內巨頭在內的基金公司不約而同地選擇在新年一開始就搶發新品。
與2013年末對2014年看法分歧較大不同的是,2014年末券商策略報告對A股今年的走勢形成一邊倒的看好局面——26家發布了2015年投資策略的券商,共有20家券商看多今年走勢,看平的券商數量為5家,看空的僅有國海證券一家。
互聯網大潮“入侵”保險業的當下,網銷保險業務正被寄予厚望,目前,網銷渠道的保費規模已經超越電銷保費,並已接近團險渠道保費。
券商集合産品2014年業績落定。受益於2014年下半年股市強勢上行,券商集合産品整體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Wind統計數據顯示,有一年業績可查的1396隻集合産品,平均收益率為15.40%;獲得正收益的集合産品共計1304隻,佔比超過九成。
業內人士認為,隨着IPO重啟、新三板快速擴容、股市走牛、並購業務蓬勃發展以及私募股權基金的向好,權益資本市場的欣欣向榮將成信託業務向定增業務、並購信託和新三板市場的發力點。
剛剛過去的2014年,對於銀行理財産品來説,無疑是受到“衝擊”最大的一年。一方面是互聯金融的發展讓各類“寶寶”紛紛搶佔銀行理財産品原有的地盤,另一方面則是,銀監會去年所頒佈的多項政策法規,持續規範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
基金子公司行列中規模最大的民生加銀資管開始布局P2P領域,與廣州市國資平台廣州基金聯手投資打造民貸天下,這也是華南首家同時擁有國資和銀行雙重因子的P2P平台。
1月5日,保監會一連下發兩個批文,允許國聯人壽、恒邦財險開業。恒邦財險註冊資本金為6.6億元,而國聯人壽註冊資本金則達到20億元,兩家險企註冊地分別為南昌市和無錫市。2014年12月中旬以來,已有華海財險、燕趙財險、渤海人壽、太保安聯健康險獲准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