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2014年底,東吳基金髮佈公告稱,因公司發展需要,東吳新創業基金經理吳廣利現從事公司研究工作。業內人士解讀,“公司發展需要”或許是源於該基金的業績不佳所致。
記者查閱相關數據後發現,在近一年的時間裏,東吳新創業股票型基金實現了19.56%的業績漲幅,乍看之下還覺得可以接受,但如果和2014年暴漲的指數與比比皆是漲幅30%以上的同類産品相比,就相差甚遠了。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股票型基金在近一年裏的平均漲幅為33.5%,滬深300指數為58.97%,都要遠遠高於東吳新創業,這也導致了東吳新創業的排名在590隻同類産品中位列第435位。再往前看,在近兩年和近三年裏,該基金的漲幅全都跑輸以上兩項指標。
據了解,遭到“回爐”對待的基金經理吳廣利2012年8月加入東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在此前擔任金元惠理兩隻基金産品的經理時,其任職回報均以虧損而終結。
與東吳新創業類似的還有東吳新經濟,雖然其在近一年的漲幅達到了36.19%,但是從其成立以來的漲幅卻只有25.7%。正因如此,該基金的基金經理鄒國英也在此次回爐研究工作的名單中。
另外,在東吳基金旗下的7隻股票型基金裏,去年業績最差的東吳雙動力,全年漲幅只有不到4%,卻重倉着被證監會點名的18隻違法違規股票之一的中科雲網。
東吳基金如此差強人意的業績和嚴重的交叉持股現象,或許也是其基金經理太過年輕化的“後遺症”。資料顯示,目前東吳基金旗下共有13位基金經理,其中,任職年限最長的基金經理為劉元海,有3年多時間。而旗下基金經理的平均任職年限僅1年又100天,基金經理任職年限不足一年的基金經理有7位,其中,邵笛、王文華任職年限不足一個月。(摘自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