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市場所預期般,節節攀升的股指在聚攏越來越多的人氣之際,也分流了此前市場上的“吸金大戶”之一貨幣基金的資金。
最新統計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受到股市火爆影響,以及自身收益率下行的拖累,曾橫掃市場的各類“寶寶”産品的規模出現大幅縮水,貨幣基金的資金呈現出向股市“搬家”的趨勢。
“寶寶”規模縮水嚴重
與火爆異常的股市相比,貨幣基金經歷的這個冬天“有點冷”。
近日,各大基金公司相繼披露旗下貨幣基金2014年第四季度的凈值規模,與此對接的各類貨幣基金“寶寶”的資産規模排行也得以新鮮出爐。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寶寶類理財産品數量仍為79隻,但其規模為15081.47億元,較2014年第三季度減少了557.46億。而這也是自2013年6月份餘額寶誕生以來,寶寶類産品首次出現整體規模的負增長。
從各係的規模變化來看,剔除掉重復因素,基金係和銀行係“寶寶”的規模增速在2014年第四季度開始放緩,最大漲幅不超過10%;與之相反,第三方支付係和基金代銷係“寶寶”的規模則在急速下降。其中第三方支付係已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規模負增長,2014下半年規模減少約840億元,而代銷係單季的降幅也高達56.62%。
針對這一情況,有業界人士&&,隨着去年流動性的漸趨寬鬆,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也逐漸下降,加上下半年的股市牛市特徵初顯,資金在賺錢效應下紛紛轉投股市“懷抱”,導致寶寶類産品的規模增速開始放緩。其規模漲幅從第一季度的143.4%,下降到第二季度的11.82%,直到第四季度首次出現負增長,表明寶寶類産品的吸金能力在慢慢減弱。
餘額寶另類“逆生長”
在“寶寶”類産品們規模大幅縮水的尷尬之外,獨樹一幟的餘額寶卻在2014年底打破了市場關於其遭遇大規模凈贖回的傳言,頗令人意外。
根據天弘基金髮布的官方數據,截至2014年12月31日,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餘額寶)規模為5789億元,較三季度末增長440億元,增幅達8%。
究其原因,市場人士分析,“雙十一”大促令不少消費者提前儲值,特別是阿里推出在餘額寶收益上直接+1%的“天貓寶”,及其抽紅包活動吸引了大量客戶,而天貓寶直接對接的其實就是餘額寶這只産品。
今年以來,寶寶類産品的收益率逐級下滑,以餘額寶為例,2014年3月2日其7日年化收益率年內首次跌破6%,5月11日年內首次跌破5%,而後在4%-5%區間徘徊多時。
去年11月份時,市場傳言某只寶寶類産品可能受A股市場大好行情的拖累而遭遇了高達數百億的凈贖回,箭頭直指餘額寶。當時,天弘基金便回應稱餘額寶規模保持平穩,並有小幅增長。
未來或現兩極分化
未來除了股市分流資金的影響外,寶寶類産品自身收益率的下行也成為投資資金轉向的理由。
融360理財分析師張懿望認為,寶寶類理財産品的規模增減與其收益率呈正相關,而收益率更多的要受貨幣政策和市場貨幣供應量影響。進入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降息、A股行情暴漲致“寶粉移情”撤資入股,加上銀行考核制度的變化,中長期理財成為銀行重點推出的産品,這些因素無不給寶寶類理財産品帶來巨大的收益壓力,從而使寶寶規模出現下降。
當然,2014年下半年寶寶類理財産品集體遇冷的背後,除了收益率下降之外,各係寶寶同質化嚴重,應用功能單一也讓投資者感到“審美疲勞”,直至熱情消退。有市場人士指出,隨着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貨幣基金此前的優勢將漸漸消失,之前依賴於貨幣基金的高收益而戴上明星光環的寶寶類産品也將逐步回歸。
某業內人士指出,2015年受需求下滑影響,未來寶寶類産品的收益率會進一步回落,從而也將導致其規模繼續下降。不僅如此,受制於規模太小的問題,部分貨幣基金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遠低於平均水平;同時,基金的審計、信息披露等固定費用對投資者收益影響較大。可預見的是,在工銀安心增利貨幣基金主動清盤及其大摩貨幣基金後啟動終止基金合同表決後,年內會有更多貨幣基金謀求轉型或遭遇清盤。而餘額寶等佔據各類先天優勢的貨幣基金,則可能保持其“獨大”現狀,市場或將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