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市場躋身世界第二
2015-01-05    作者:    來源:華西都市報
分享到:
【字號

    有調查機構曾在2013年針對中國中産階層收藏者展開調查,89%的受調查者&&準備在近期購買至少1件藝術品;68%的人願意花費收入的10%購買藝術品,其中有8%甚至願意將收入的30%用於收藏;未來中産階層將是保持中國藝術品市場活力的基礎,而收入在10萬至100萬美元之間的高端中産階層則是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20餘年時間發展為世界頂級規模

  中國藝術品市場於上世紀90年代初起步,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短短20餘年,已然發展為世界頂級規模。
  2014年,歐洲藝術基金會發布《TEFAF2014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其中數據顯示,中國僅次於美國,連續兩年蟬聯全球藝術品交易的第二位,佔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的24%。
  1992年10月,北京國際藝術品拍賣會在二十一世紀飯店劇場舉槌,正式打開了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大門。20餘年,從破冰之舉到排名全球藝術品市場第二,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成長速度讓世人咂舌。
  1994年,新成立的中國嘉德舉行首場拍賣,中國近現代板塊的張大千、任伯年、齊白石的作品上拍,紛紛以百萬元價位定下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坐標。
  1996年10月,傅抱石的《麗人行》一亮相,就以1078萬元的成交價,瞬間把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最高點”帶到了千萬級別。隨後,中國古代書畫板塊屢次刷新紀錄。
  可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席捲市場,嚴重打擊到了國內剛剛起步的藝術品市場。
  1999年,中國國內藝術品拍賣的總成交額只相當於1997年的50%-60%。
  2005年,國外市場中當代藝術出現井噴,此後中國當代藝術急劇升溫,內地拍場也紛紛設立專場。
  從2012年秋拍之後,中國當代藝術開始在香港蘇富比拍場上出現跳水,截至2014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價格已逐漸趨於穩定。
  有調查機構曾在2013年針對中國中産階層收藏者展開調查,89%的受調查者&&準備在近期購買至少1件藝術品,68%的人願意花費收入的10%購買藝術品,其中有8%甚至願意將收入的30%用於收藏。
  未來中産階層將是保持中國藝術品市場活力的基礎,而收入在10萬至100萬美元之間的高端中産階層則是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中國藏家走出國門

  近年來,中國藏家大量進入海外拍場,有些甚至參與到海外二級拍賣行的競拍中,據統計,中國國籍的買家分別購買了歐洲及美國二級拍賣行13%和19%的拍品;而在海外一級拍賣行,中國買家則成功競拍了20%的拍品,但是成功競拍的拍品主要集中在中國藝術品,其中大部分為中國古董。絕大部分中國藏家亦未形成國際化的收藏觀念,收藏偏好仍舊集中在中國藝術品上。
  《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還顯示出,雖然財富積累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是中國內地還未出現像紐約和倫敦那樣的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具體表現在中國跨境藝術品交易金額遠遠低於美國和英國。
  2012年中國藝術品進口總額只佔全球進口總額的6%,而出口額所佔比例僅為4%,分別為10.4億和7.86億歐元。
  過去10年,香港憑藉零關稅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年平均95%的中國藝術品進口貿易,逐漸成為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藝術品市場:告別喧囂
美國人搶灘古巴藝術品市場
影像藝術品市場與股市房市現聯動態勢
藝術品信託逾期支付潮將至
國內藝術品交易首超美國
 
頻道精選:
【思想】社保繳費基數應慎重上調 2013-06-14
【讀書】2014年不可不讀的經濟類圖書 2015-01-04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冀中突圍:打造“高端物流生態圈” 2014-12-3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