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後,一直奉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期改變困擾日本長達15年之久的通貨緊縮,但眼看著日元在貶值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日本經濟卻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活力。 12月22日,日本央行公布了最新測算的日元實際有效匯率,這一匯率可以反映日元的綜合實力。數據顯示,12月上半月的平均值為69.51,創1973年1月68.88以來的新低,也是1973年日本首次採用浮動匯率制後首次跌破70。 數據公布當天,東京外匯市場美元對日元匯率位於119至120之間,意味着日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實力回到了42年前1美元兌300日元時的水平。日元實際有效匯率比目前日元名義匯率還要弱,這意味着日元貶值造成的實際負擔可能比匯率數據所反映的更嚴重。 日元的持續貶值使得日本企業成為最大受害者。自2012年“安倍經濟學”問世以來,日元整體呈現下跌趨勢。2012年年初至今,美元對日元上漲近50%,而人民幣對日元漲幅更是超過50%。今年10月份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再次擴大質化及量化寬鬆政策(QQE)力度,無疑加速了日元貶值。 安倍希望通過弱勢日元的政策促進日本的出口業,但他的好意企業顯然並不領情。 近日,關於日本企業對日元貶值的態度結果顯示,近50%的企業(近5000家)&&,企業成本受到本幣貶值的負面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在國內低需求情況下,80%的企業&&無法將增加的成本等轉嫁到下游或最終消費者。 業內人士指出,日本長達20年的通貨緊縮給當地企業帶來了沉重打擊,企業利潤下降限制了投資,從而抑制其進一步的發展。同時,日本作為出口主導型經濟體,近年來出口並不太景氣,導致企業大多選擇消極投資,並傾向於縮減公司規模以求自保。因此,安倍陸續推出所謂的QQE、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結構性改革這“三支箭”都是以如何提高通脹率從而振興産業為出發點。 “安倍射出的三支箭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支箭,即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幫助企業創造利潤,通過大規模的量化寬鬆,人為地製造通貨膨脹,安倍以為日本企業收入增加後,會加大在國內的投資,但殊不知,日本企業並不缺錢,很多企業遷移到海外賺了錢後,由於日本國內成本的增加,所以不願意增加投資。”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魏全平對本報記者&&。 12月8日,日本內閣府公布的三季度實際GDP終值年化季率萎縮1.9%,遠低此前市場預期的增長2.2%,加上二季度GDP大幅度萎縮7.1%,標誌着日本經濟已正式陷入衰退。 但高盛(GoldmanSachs)首席日本經濟學家馬場直彥(NaohikoBaba)則認為,雖然日本經濟尚未表現出明顯復蘇的勢頭,但“安倍經濟學”已經在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他&&:“這三方麵包括日本央行有效將政府債務貨幣化,金融市場的積極反應以及生機勃勃的就業市場。” 12月18日,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擬&&總額為3.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00億元)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主要內容是補助上調消費稅後日本家庭面臨的物價上漲以及扶持遭到日元貶值後原材料上漲打擊的地方企業。 據悉,日本政府計劃於12月27日和2015年1月9日分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經濟刺激計劃和補充預算草案,2015年年初在例行國會上通過補充預算案,力爭儘早付諸實施。 法國興業銀行&&,儘管日本經濟面臨着上調消費稅後的下行壓力,但3.4萬億日元的刺激計劃和企業減稅決定將有助於日本對抗通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