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死我了,上月下旬央行宣布降息,我擔心理財收益也會降,就趕緊買了10萬元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率5.3%。今天一看,現在發行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都超過6%了。”白領李先生昨日&&。針對李先生遇到的情況,業內人士&&,央行降息後,確實市場預期銀行理財收益率將出現下行趨勢,而近期理財産品預期收益反彈,則和“年末效應”有關。建議市民在選擇理財産品的時候,鎖定中長期、收益可觀的産品。
資金緊俏6%收益率頻現
在昨日的走訪、諮詢中發現,當前確實有不少銀行在售或預售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有所提高。以某股份制銀行為例,李先生所説的5.3%的産品就是該行11月底發行的,認購結束日為11月26日。而近日該行發行的、李先生購買的同系列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了6%,該行發行的另一款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則突破6%,達到了6.05%。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産品收益率也在5.68%左右,都明顯高於李先生所購買産品的收益率。
銀率網發布的上周(12月6日至12日)理財産品統計也顯示,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保持上升態勢,“從11月中旬開始,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經連續四週沒有再走"下坡路"”。銀率網分析師統計了12月以來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其中一週shibor數據上升23.3個基點,二周shibor數據上升56.5個基點,“這表明短期內資金需求旺盛。”
高收益産品月末或爆發
眼下又到了年末,銀率網分析師認為,時至年末,貨幣市場資金將持續緊俏,銀行理財産品總體收益率水平在短期內依然平穩,尤其在臨近月末時,有可能會有高收益産品爆發。不過,市民在選擇理財産品的時候不能只看收益高低,期限也是關鍵因素。
當前,有銀行發行的、預期收益率超過6%的産品,只有短短的35天,“首先,現在買短期、高收益的理財,等到期再續別的,很有可能收益已經回落了。”銀行人士&&,“其次,理財産品都有募集期,比如,12日開始賣、但是19日才開始算收益,募集期一般只按照活期計息,收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以半年周期為例,如果市民買180天的,資金最多會"浪費"一個募集期,但是如果買35天、60天的,就會"浪費"多個募集期,這樣平攤下來,其實所謂的高收益就沒有那麼高了。”因此,市民如果資金長期不用,並且面臨着風險、類型差不多的産品,在高收益的期限短、期限長的收益也並未低多少的時候,建議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