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央行官方給出了“中性操作,取向不變”的解釋,但市場的主流研究機構都認為此舉已經打開了中國的降息通道。
券商的宏觀研究員也幾乎一致認為,目前降息之舉僅僅是開始,後期伴隨着多次降息、降準。申銀萬國宏觀研究員李慧勇即認為,還存在3次降息6次降準空間。若降息、降準持續,毫無疑問中國的貨幣流動性將進入一個非常寬鬆的時期,這對股市而言,無疑將是利好,特別是那些大盤股。
三行業首受益
降息反映到A股的行業中,眾口一詞的利好首先在於房地産業。
對於仍然陷入低迷的房地産行業,降息的作用,首先來自於負債端的影響,即開發商脖頸上勒緊的資金鏈韁繩,終於迎來了松弛的這一刻。華泰證券的研究員認為,降息會成為常規動作,直到利率降低到完美利率以下,催生出下一輪的地産繁榮。
降息的實際意義也直接普惠購房者,100萬30年期的銀行貸款,降息之後將每月少還260元。這對於房地産行業來説,無疑會增加銷量。廣發證券推薦關注潛在銷售彈性大的地産股,同時兼顧有息負債率處於高位的地産公司。
中金公司對地産觀點轉為樂觀,2015年來自政策的驚喜多於基本面,地産股估值提升靠增量資金,比如降準、降息,滬港通或者A股加入MSCI。
相較於房地産,券商與保險兩個行業的受益更為確定,彈性也較大。市場人士認為,降息將激活市場交易熱情,吸引場外資金入場,這就在本就火熱的市場氣氛之上增添了一個強力助推劑。
自融資融券推出以來,中國的A股已經正式進入杠桿時代,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如果融資業務的成本降低,會有更多的投資者願意加杠桿來買股票,這對券商來説屬於雙重利好,一方面增加了佣金業務收入,另一方面則增加了息差收入。”
而對於保險股來説,降息相對於保費來説,不改保險産品收益率的上升趨勢。無風險利率的下降,將使保險産品更具吸引力,保費高增長確定性較大;從保險公司的收益角度來分析,保險公司所投資的股票類資産也會有正面刺激作用。
國金證券研究員賀立認為,本次降息對券商板塊上漲的強化程度要高於以往;降息對保險公司保費、投資、非標資産質量均存在直接利好,且後續存在通過稅延政策等支持保障型産品發展的預期,預計保險股會有較好表現。
周期股或迎長牛
降息的爭議來自於對製造業的影響,即降息能否在短期內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大部分券商研究機構認為,降息對製造業的回暖有利,而地方債的融資成本也將下降,對基建、房地産行業形成利好;同時也將極大提振消費,促進明年的經濟增長,從而促進股票市場走牛。
也有人持憂慮觀點。海通證券姜超注意到,降息第二天,銀行活期存款的利率就提升了。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徐煒認為,實體經濟從此次降息中能獲益的程度有限,預計信貸的規模短期內仍難有起色,商業銀行出於自身盈利和風險偏好降低的考慮,預計在給實體經濟讓利的結果上會打上一個折扣。而從行業傳統角度分析,一旦房地産等行業啟動,必然帶動周邊産業走入景氣周期。這一點,已經在以往的貨幣擴張中被證實。
“其實爭議的焦點不在於此次降息的作用,而在於這是不是一個寬鬆的通道。”上述私募基金經理稱,目前中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20%左右,後續釋放流動性的空間較大。“A股中,最看重的實際是流動性。”
而近期市場的輪番上漲中,低價藍籌成為市場反復熱炒的板塊。截至11月20日收盤,兩市仍然有20隻股票市凈率低於1,如寶鋼股份、中國建築、南方航空、中煤能源、中國中鐵、中國交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