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理財産品虧損 客戶稱未收到報告致損失擴大
2014-10-24    作者:摘自《證券日報》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代客理財,憑藉自己的專業優勢幫助投資人實現財産保值或增值本是金融機構的長處,而投資有風險、理財産品出現虧損也實屬正常。不過,也有投資者認為,銀行應該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當産品出現價值波動時,應給予客戶相應的凈值報告作為提醒,便於投資人判斷止損或者止盈。
  近日,南京的何先生和謝先生向《證券日報》記者反映,他們此前在花旗銀行南京分行購買的幾隻基金産品出現了大幅虧損。兩位投資者&&,“雖然購買時已經有了風險自擔的認知,但是沒有及時收到銀行發來的凈值報告和相關産品運行情況報告,從而導致不能及時贖回,才是導致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
  何先生&&,8月份來到了花旗銀行南京分行諮詢理財産品事宜,理財經理接待了自己,在了解了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後,理財經理推薦了一款保收益産品,年化收益率為2.6%,不過,何先生認為收益太低,&&沒有興趣。隨後,該理財經理又為何先生推薦了美盛西方資産環球高收益基金。
  本報記者在花旗銀行官網上看到,美盛環球基金系列是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代客境外理財産品眾多系列中的一隻,産品特色為“跨國界分散投資組合,全球優化財富配置為境內投資者突破國界限制,參與境外優質金融資産投資機會。”
  在投資風險上,花旗銀行明確註明“本産品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産品,可能因蘊含各種風險的發生而造成部分或全部收益/本金的損失。本産品投資於境外基金,因此也具有境外基金所具有的所有風險。同時産品具有一定的匯率風險,以人民幣投資境外基金,投資者須承擔因人民幣對境外基金交易貨幣的匯率風險而造成的人民幣投資本金的損失。本産品及境外基金均非銀行存款産品,不被銀行擔保,不由任何政府機構保險”。
  何先生自述稱,理財經理當初介紹時稱,該款産品為債券型産品,風險較低,還有配息,而且理財經理一對一服務,只要産品上下浮動超過2%,都會給予投資人凈值報告,好讓投資人實時了解産品情況,及時操作,但相關的凈值報告服務並沒有寫到購買産品合同中。
  何先生&&,其購買了10萬元理財産品,但是沒想到僅兩個月時間就虧損了近6000元,“買理財産品的時候我們也知道會有風險,虧了不能怪産品,但是理財經理所説的凈值報告我們卻從來沒見到過,我根本就不知道産品的虧損一直在擴大,如果能及早贖回也不至於虧這麼多”。
  根據10月17日的數據,美盛西方資産環球高收益基金(分紅)當日凈值為94.3美元,微漲0.83%,而8月26日,何先生購買當天,該産品凈值為98.4美元。
  此外,走勢圖顯示,自今年7月7日,該産品出現99.88美元的峰值後至今,三個多月的時間內凈值連續下跌,從98.4美元跌到94.3美元,早已經超過了何先生所説的口頭約定的2%凈值報告提醒幅度。
  “我的朋友謝先生比我早幾個月買入花旗銀行銷售的理財産品,其中買了德盛安聯高收益債券型基金共計60萬元人民幣,美盛高收益債券型基金和施羅德股息增值基金共計4萬美元,這些産品在投資期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謝先生也沒有收到任何理財經理電話或者郵件告知産品凈值有波動。”何先生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花旗銀行理財協議不給客戶原件
花旗銀行借記卡被指含收費陷阱
太子奶原創始人現身最高法院 稱花旗銀行造假欺詐
李途純首披太子奶破産內幕 指證花旗銀行造假行賄
花旗銀行首套房貸8.2折 條件苛刻被疑“噱頭”
 
頻道精選:
【思想】建設法治經濟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 2013-06-14
【讀書】改革需要新啟蒙 2014-10-24
【財智】GQY視訊鬧劇:家族企業公司治理缺陷凸顯 2014-10-24
【深度】巴西大選迎決戰:主拼民生與經濟 2014-10-2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