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事業部制改革大考收官
廣東多家城商行已完成
2014-10-23    作者:楊玨軒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今年7月,銀監會發布《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 “35號文”),要求各銀行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設立理財業務經營部門,負責集中統一經營管理全行理財業務,按照“單獨核算、風險隔離、行為規範、歸口管理”等基本要求開展業務。未按時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的銀行,監管部門將採取相應審慎監管措施。
  此前,市場曾有城商行改制不易的擔憂。不過,廣東地區多家城商行人士近日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已經按監管要求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改革。
  昨日(10月22日),廣東華興銀行宣布成立資産管理事業部。

  改制或增加成本

  7月11日,銀監會發布 “35號文”,要求各銀行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設立理財業務經營部門,對全行理財業務實行歸口管理,具體包括:理財産品的研發設計、投資運作、成本核算、風險管理、合規審查、産品發行、銷售管理等。
  此前,銀監會及各地銀監局也早已對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多次吹風,國有大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也紛紛提前反應。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工行、農行、交行在內,已經有超過10家上市銀行成立資産管理部或類似的職能部門。
  與上市銀行不同,因面臨人手短缺、信息系統(IT)建設、産品模式調整等困難,一些非上市城商行的改制卻不被市場看好。成立單獨的理財事業部,意味着將原來分散的金融市場部、投行部、同業部的理財職能和部分專職人員集中起來統一管理,組織架構將出現較大變動;另外,由於部分專職人員在原部門掌握了重要的客戶人脈資源,一旦完全整合,部門之間的利益可能産生衝突。
  某城商行人士楊先生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述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不過人事變動、部門之間的利益衝突都是短時間的陣痛,經過磨合可以逐漸解決,但短期內成本很可能會有所增加。

  多家城商行已完成改制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獲悉,廣東地區已有多家城商行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
  昨日,廣東華興銀行宣布成立資産管理事業部。該行資産管理事業部負責人&&,7月23日,該行就向監管部門提交了行動方案;8月13日,該行董事會通過了關於資産管理中心升格為資産管理事業部的議案;9月17日,該行正式發文成立資産管理事業部。
  “資産管理事業部前身是金融市場部下設資産管理中心,負責理財産品投資運作、産品設計。”上述廣東華興銀行資産管理事業部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成立這個部門是為了貫徹“35號文”,完善代客理財的管理組織體系。
  廣州銀行資金運營中心總經理陳楊紅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廣州銀行也已經按銀監會的要求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
  在談到完成改制後成本是否增加,人事變動會否帶來新問題時,陳楊紅告訴記者:“改制9月份才完成,所以現在還在磨合之中。但人事變動沒有帶來什麼新問題,因為很多事情以前都在做。”
  東莞銀行方面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經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進行了相關的理財事業部改革。另外,記者未能從廣東南粵銀行方面獲得明確答覆,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南粵銀行也已完成了相關改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花旗部分理財品虧損 客戶未及時獲得凈值報告
短期理財基金遇冰點 2新品"休眠"
短期理財債基收益升高
四季度銀行理財産品收益難走高
存款偏離度考核顯效 高收益理財産品周期普遍拉長
 
頻道精選:
【思想】要適應經濟增速“7”字頭新常態 2013-06-14
【讀書】移動時代應如何調整自己 2014-10-22
【財智】債基今年漲幅再創新高 凈值增長率達9.84% 2014-10-22
【深度】外資價值再交鋒 向外資企業始終學不到核心技術 2014-10-23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