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約束衝時點銀行仍四處買存款
2014-09-29    作者:沈右榮    來源:長江商報
分享到:
【字號

    探訪

  高收益理財産品錯開“衝時點”時間

  離季末不到一週,往年都是理財産品高發期,收益普遍上漲。不過,近兩日記者走訪武漢12家銀行網點發現,理財産品收益不僅未見上漲,反而呈下跌態勢。
  在建行水果湖支行,記者看到當日理財産品目錄上,收益最高的一款理財産品為5.3%。而在交通銀行濱湖支行,大廳內並未在醒目位置張貼理財産品通知。
  而在水果湖招行網點,理財經理介紹,僅有一款收益5.4%的産品,購買條件為“新開卡的金卡客戶、5萬元起步,期限為99天”。
  月末、季末理財産品為啥不漲反跌?招行客戶經理説,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銀行也不需要在月末、季末拉存款了。
  “想買收益稍高點的産品,最好是月中來。”漢口黃孝河路上一家銀行的理財經理説,本月開始,不少銀行不再在月底密集發行理財産品,選擇性地改在了月中。

  銀行依然四處“買存款”

  新政實施前,為了應對季末、月末的時點考核,一些銀行客戶經理為完成業務量,往往會通過中介機構“買存款”來衝量。而新政實施後,買存款行為會改變嗎?
  “每到月底、季末,電話就沒有停歇過,各個銀行網點不斷打電話尋求資金救急,安排資金去向。”何琦供職於一家中介機構,專門為銀行拉時點業務,同多家銀行保持着密切&&。她説,每筆存款業務的收益都不相同,但收益不菲。一般情況下,年度考核最為可觀,一般銀行開出的價碼為總金額的0.4%-0.7%,1000萬的臨時存款隨便存幾天就有4-7萬的收益,自己抽佣金收益的0.05%-0.1%,剩餘全部由出資方收入囊內,半年度的收益要差些,一般存幾天銀行也會給0.2%-0.3%,平時也會不定期出現異地大額存款需求。
  “沒什麼改變,還是這樣。”何琦向記者出示本月15日一家銀行發來的短信,內容為 “現在急需求1億企業單戶定存一年”。19日下午4點,她又接到了一條短信,“兩個億救急、付費千分之二。”

  設置門檻防存款外流

  央行數據顯示,8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080億元,處於歷史同期低位,同比少增699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2305億元,居民存款出現了凈減少較為罕見。
  小銀行拼命拉存款,大銀行則拼命保住存款不外流。
  有消息稱,在廣州,工行、建行、中行等大行的卡均關閉了部分股份制銀行理財轉賬業務端口POS機的端口。對此,武漢一家本土銀行人士認為,可能是臨時行為,與季末因素有關,目的是防止存款流失。
  記者注意到,銀行攬儲壓力大,早就在想方設法堵截資金外流。今年初,多家銀行對超級網銀的資金歸集單筆額度進行限制。春節前後,四大行率先對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渠道作出額度限制。今年5月,民生銀行曾關閉興業銀行“錢大掌櫃”資金轉入渠道。

  應對

  “衝時點”變為“衝時段”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新政,各家銀行都採取了應對措施,總體而言就是變“衝時點”為“衝時段”。
  光大銀行武漢分行相關人士介紹,該行內部進行了調整,以保持存款的穩定性,其中,理財産品的設計變得更靈活了。
  業內人士透露,利用理財産品倒存,是商業銀行在月末、季末“衝時點”的常用手段,即將大量理財産品到期日控制在每季度的最後幾天,通過拉長下期新産品的續買時間,從而使得到期産品以存款的方式存在銀行的賬面上。如今,理財産品季末到期的集中度下降,分散到平日。這也就是理財産品收益月末、季末並未上漲的原因。
  有證券分析師認為,銀行一般將保本的理財産品計入存款,在存款偏離度考核下,期限有望拉長。而非保本理財産品統計在表外,為滿足存款偏離度指標,非保本理財産品到期日設計將更靈活,一部分設計在月中到期,以提升日均存款餘額,剩下在達標範圍內設計至月末到期,以降低存貸比。

  專家

  回歸本源才是銀行根本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應取消存貸比考核、實行利率市場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頑疾。不過有學者認為,取消存貸比考核時機未成熟,約束衝時點只是個治標手段,不能根治高息攬儲。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呂勇斌認為,在監管日益嚴格、互聯網進入快速崛起背景下,銀行理財業務爆發式增長所依賴的制度紅利時代已經遠去,吃利差已經不是銀行的主要業務,銀行應盡快向資産管理轉型,回歸本源才是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的根本。
  呂勇斌認為,隨着互聯網金融崛起、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全民理財時代到來,千方百計攬儲是所有金融機構包括一些類銀行機構的首要任務,資金成本必然會高漲,一段時間內,高息攬儲難以避免。

  三部委發文約束銀行衝時點

  考評指標

  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不得設定單純以存款市場份額或排名為要求的考評指標。

  月末存款偏離率指標

  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月末最後一日各項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

  爭論

  只要存貸比約束仍在,信貸投放就需要相應的存款增長,銀行對存款的追求就不會根本改變。
  “每到月底、季末,電話就沒有停歇過,各個銀行網點不斷打電話尋求資金救急。”以前,為了應對季末、月末的時點考核,一些銀行客戶經理為完成業務量,往往會通過中介機構“買存款”來衝量,這在行業內已不是秘密。
  9月12日,央行聯合銀監會、財政部&&“存款新政”,約束銀行“衝時點”。然而,記者近日走訪了解到,多家銀行雖然不再&&“存款有禮”,但實際的“攬儲戰爭”仍硝煙瀰漫,為了應對監管,各家銀行頻出招式,變“衝時點”為“衝時段”。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呂勇斌認為,一段時間內,高息攬儲不可避免,特別是利率市場化推出後,將會更為嚴重,因為存款是銀行的生命。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三部委發文約束銀行存款“衝時點”
內鬼盜竊馬航MH370失蹤乘客銀行存款 3.5萬美元被冒領
約束銀行存款“衝時點”行為
銀行存款返現潛規則變"錢規則"
銀行存款銳減喜大於憂
 
頻道精選:
【思想】“吃空餉”是編制管理滯後的體現 2013-06-14
【讀書】中國品牌缺少什麼? 2014-09-26
【財智】市場波動加劇 基金謹慎樂觀看後市 2014-09-26
【深度】中小企業政策紅利受阻“最後一公里” 2014-09-2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