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人民幣匯率越錯越深
2014-09-16    作者:鈕文新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分享到:
【字號
    8月份的貿易數據顯示,當月同比進口下降了2.4%。這説明,中國的內需乏力仍在持續;與此同時,當月同比出口增加了9.4%,這説明中國的外需在恢復。正是這一增一減,構成了498.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並繼7月創出473億美元的月度高點後,再創新高。
  按照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如此鉅額的貿易順差,必然會導致人民幣強烈的升值預期。事實也是如此,上述貿易數據公布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幅升值187個基點。
  新一輪惡性循環又開始了——一方面,中國外需增加、出口增長,同時內需疲弱、進口減少,合力的結果是大規模貿易順差,迫使人民幣持續升值;另一方面,人民幣持續升值所導致的貨幣緊縮效應,會進一步壓制中國內需,而使貿易順差更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預期越發強烈。
  為什麼人民幣升值會導致緊縮效應?實際上,一個國家貨幣的松緊程度必須從兩個方向考量。第一個方向是與自身相比,這個方向主要考量貨幣供應量的同比增速,它決定的是利率的水平;第二個方向是國際主要貨幣相比,這個方向主要應當考量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貨幣政策松緊差異,它決定的是匯率的水平。
  利率水平決定匯率水平,早有“利率平價”理論予以解釋。據央行[微博]副行長易綱介紹,依據以往的經驗,利率水平對匯率的解釋率高達70%。就是説,在70%的時間裏,利率走高,匯率升值;利率走低,匯率貶值。
  從人民幣和美元的情況大致可以看清這個過程。人民幣利率遠高過美元利率,顯然已經構成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基本要件。要想確保本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穩定,非美貨幣國家必須放棄“獨立貨幣政策”,而與美聯儲保持一致的貨幣政策立場,你寬我也寬,你緊我也緊。重點是應當看清“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利率水平的影響”。
  按照人民幣現行匯率形成機制,大量通過貿易順差流入中國的外匯由誰購買?央行退出日常外匯市場干預,拒絕回收外匯佔款。於是,擔負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日常義務落到了商業銀行——中國外匯市場18家“做市商”身上。這就出現了新的問題:商業銀行購匯鎖定了長期流動性,而商業銀行外匯佔款所對應的貨幣性質都是企業的短期流動資金。對中國金融市場而言,是“鎖長放短”。這與美聯儲“鎖短放長”的“扭曲操作”相反,中國“鎖長放短”的貨幣操作屬於“緊縮貨幣”範疇。
  這也就回答了上述問題:為什麼人民幣升值會導致貨幣緊縮?因為,按照“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匯率”的機制,人民幣升值將導致商業銀行流動性“鎖長放短”,客觀上就是緊縮貨幣的效果。
  而正是因為長期“鎖長放短”,金融機構的資産和負債都趨於短期化,而且短期流動性需求加大,資産和負債錯配越發嚴重,企業中長期貸款供求關係越發緊張,貸款利率必然居高不下。加之銀行“基準利率雙軌制”,更為大規模的貨幣投機留下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從而加劇中長期貸款的稀缺性,壓制了中國經濟內需,抑制了中國股市,遏制了實體經濟,同時迫使資本外逃。
  解決問題有兩個辦法:要麼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跟隨美元實施寬鬆貨幣;要麼改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英國將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
央行:8月人民幣貸款增7025億 同比少增103億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跌28基點
外貿增長強勁 人民幣匯率兩天升282個基點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勢頭恐難延續
 
頻道精選:
【思想】上市公司要戒掉政府補貼癮 2013-06-14
【讀書】小米的市場"風暴效應"為什麼能持久? 2014-09-16
【財智】各方形成多頭合力 改革紅利推動A股走牛 2014-09-15
【深度】公積金監而不管:遭層層掠奪現流失黑洞 2014-09-1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