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後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幅跳升187個基點至6.1520,這一價格是今年8月12日以來的近1個月新高。同時,昨日這一單日升幅也成為2011年10月28日以來的近3年新高。
中信銀行總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向證券時報記者&&,考慮到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貶值,後半段的上漲並無特別之處。對於外匯交易員而言,這一幅度的單日升貶變化,一般也無需究根問底。劉維明認為,日前公布的8月份外貿順差數據偏強,是推升人民幣匯率的原因之一。
北京某國有大行交易人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兩個月來較為強勁,但昨日這一升幅仍未脫離“框架”,屬於可接受的程度。同時應更多關注美聯儲加息預期日益趨濃的現狀,並注意對歐洲央行降息後市場走勢的跟蹤和判斷。
實際上,結合美元指數7月中旬至今的持續上漲,人民幣無疑成為了階段“最強貨幣”。在美元走強的基礎上,人民幣對美元自今年5月末以來仍一直偏強,幾乎抹平了年初開始貶值幅度的一半以上。統計數據顯示,美元指數在最近40余個交易日中累計走升約5.34%,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同一區間的升幅已達到1.20%。
“美元指數走強是近期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人民幣並未因美元強而走軟。總體來看,國內經濟形勢及預期日趨穩定,流動性偏於寬鬆,可能是較為主要的原因。”東南亞某外資銀行上海總行投資管理部副總裁告訴記者。
劉維明指出,我國的出口態勢仍存在不確定性,因此認為人民幣匯率年內升幅將難以超越1月時6.0406的歷史高位。
多位受訪機構人士認為,貿易順差再創新高,可能是昨日人民幣匯率明顯走強的理由之一。
聯訊證券宏觀分析師楊為敩認為,8月的出口及進口增速均出現了小幅回落,目前難以得出環比趨勢性收縮的結論。同時從邏輯角度來看,中美價差下降將意味着出口的上升。
“在美國價格比國內價格回升更緩慢的階段,中美價差將會下降,而進口價格往往面臨着更快上升,從而造成貿易條件下降,對出口形成提振作用。”他指出。
國信證券最新研究報告認為,8月貿易順差攀高所顯示的“外需回暖與內需疲弱”格局,可能會貫穿今年全年,這種順差也可以定義為衰退式的順差。報告指出,順差擴大、熱錢流入、私人部門持匯的邊際意願降低以及歐洲貨幣政策的寬鬆等,均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在這一態勢下,我國外匯佔款新增數額有望溫和提升。
不過,儘管昨日中間價升幅達到187個基點,但截至境內即期市場收盤,人民幣對美元僅上漲42個基點至6.1370,盤中對於中間價的升幅則略微收窄至0.330%。自8月15日盤中只漲不跌態勢確立以來,最大升幅為中秋節前最後一日的0.538%,仍遠低於央行於今年3月17日擴大後日內波幅2%的水平。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記者説,在現行匯率體系下,美元升值將推高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從而令未來出口前景面臨壓力。他認為,除美國外,其他經濟體的復蘇相對仍偏弱,歐洲剛剛實施了新一輪寬鬆政策,外需回升的整體基礎仍比較脆弱。而一旦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引發出口商品價格的上調,那麼外需市場就可能萎縮,國內出口部門的原材料、勞動力、財務成本等也將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