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時下大熱的互聯網寶寶理財産品,還是投資者長期熱衷的銀行理財産品,2014年的主題都是一個字—“跌”,不過進入下半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下滑態勢明顯減緩,大有企穩之勢。
隨着A股市場的持續回暖反彈,分析師建議,投資者當下可積極關注分級基金中的穩健份額,進可分享股市上漲帶來的高收益,退可享受固定收益回報,風險系數較低。
銀行季末效應依舊存在
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截至2014年9月5日,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産品的周平均預期收益率,8月份以來均保持在5.15%左右,從持續下滑的態勢逐步企穩。分銀行類型來看,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發行的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相對較高,依然保持在5.2%以上;其次為農村商業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在5%附近;平均預期收益率墊底的為國有商業銀行,自4月下旬起,國有銀行發行的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産品的周平均預期收益率就低於5%,7月份起跌至4.7%附近,近期出現小幅反彈態勢,正逐步縮小與其他類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水平。
對此,銀率網分析師殷燕敏認為,儘管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持續下滑,但月末效應、季末效益依然存在,一般上半月發售的理財産品平局預期收益率相對較低,但本月臨近季末、又逢雙節(中秋節、教師節),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或將企穩回升。
投資者可關注基金市場
不過,殷燕敏也指出:“從貨幣市場資金量來看,未來仍將保持相對寬鬆狀態,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回升的幅度可能較為有限,預期收益率超6%的非結構性高收益率産品佔比不會大幅提升。而且此類産品依然會保持期限長、門檻高、産品規模小的特徵,且發行銀行多數為中小城商行或農村商業銀行,由於此類高收益産品的限制較多,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能夠成功購買到的概率較低。以目前的理財産品市場狀況,投資者可能較為容易購買到的是預期收益率為5.5%左右的較高收益理財産品。”
對於目前手中有閒置資金的投資者,她建議,除了關注銀行理財産品、互聯網理財産品外,還可關注基金市場動態。“對於穩健型投資者可關注分級基金的穩健份額,近期股市回暖,該類基金收益有望遠超銀行理財産品,且風險系數較低。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配置部分股票基金或混合基金,或者直接參與股票市場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