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理財産品半年考: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2014-07-23    作者:金蘋蘋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回首2014年上半年的銀行理財市場,結構性産品依然是小眾市場裏一個獨特的存在。如今,在其他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漸趨下降,且逐漸向標準化凈值型産品方向發展的時候,結構性理財産品無疑將擔負起給投資者提供可能的更高收益率且多元化投資方向的重任。
  然而,銀率網最新發布的研報顯示,結構性理財産品的現狀並不樂觀。儘管發行量在今年上半年大增,但其最終實現的收益率情況和信息披露狀況都不盡如人意。

  結構性産品的兩面

  2014年上半年結構性理財産品發行量增幅明顯,但其佔銀行理財産品總發行量的比例依然低於5%。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2014年上半年25家商業銀行共發行1368款結構性理財産品,環比大幅上升40%,同比也增加42.4%,但僅佔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總發行量的4.7%。
  從期限結構來看,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期限分佈與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分佈特徵基本一致,且各期限結構性理財産品的發行量佔比較為穩定。2014年上半年1至3個月期限的結構性理財産品為主力,佔比達58.33%,其次為3至6個月期限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佔比為20.47%。
  分幣種來看,結構性理財産品也主要以人民幣為主,2014年上半年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産品發行1245款,佔比91.01%。外幣結構性理財産品主要是美元、港幣、澳元、歐元四個主要幣種,其中美元産品51款,港幣産品39款,澳元産品19款,歐元産品13款,加拿大元1款。
  分收益類型來看,結構性理財産品以保本浮動收益類為主,共發行1150款,佔比達84.06%;其次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為160款,佔比11.7%;保證收益類結構性理財産品僅58款,佔4.24%。
  分挂鉤標的來看,挂鉤匯率、指數、利率、大宗商品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佔比合計超85%。其中,挂鉤匯率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最多,為450款,佔比32.9%;其次為挂鉤指數的結構性理財産品,為318款,佔比23.25%;挂鉤利率與大宗商品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數量分別為233款和171款,佔比分別為17.03%和12.5%。
  值得關注的是,與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平均實際收益率相比,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平均實際收益率較低。2014年上半年,到期的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平均實際收益率遠高於5%,而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平均實際收益並未達到5%。
  到期結構性理財産品與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實際收益率走勢出現分化,一季度到期的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平均實際收益率為5.17%,二季度升至5.32%,而到期的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平均實際收益率一季度為4.84%,二季度下滑至4.58%。
  事實上,從上半年到期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分挂鉤標的來看,平均預期收益率較高的是挂鉤基金、股票和指數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均超7%,挂鉤匯率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較低,為4.87%。但平均實際收益率較高的是挂鉤大宗商品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平均實際收益率為5.43%。
  2014年上半年,80款結構性理財産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這80款結構性産品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最高收益率之差的平均值為3.81%。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主要以挂鉤股票和指數的産品為主。

  信披透明度成痼疾

  隨着銀行理財業務向資産管理業務轉型,監管層一直在力推銀行理財産品向資管産品的過度。而且在治理影子銀行的同時,理財産品投向非標資産的佔比也正逐漸下降,標準化、基金化的産品將成為未來銀行理財産品的發展方向。目前市場上大量的非結構性理財産品,將向這個方向轉型。
  因此,有市場人士指出,結構性理財産品因為其投資方向的多元以及可能收穫更高的收益率,未來應該有更多的發展空間,目前市場上類似産品發行量大增,也符合了這一潮流。
  然而,銀行理財産品的信息披露問題一直飽受詬病,尤其是結構性理財産品,信息披露率更低。銀率網分析師指出,這主要是由於結構性理財産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偏高,在産品營銷時較為有利,但該類産品的實際收益取決於挂鉤標的走勢,能夠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偏低,收益波動幅度較大,這與很多投資者心目中銀行理財産品“穩保收益”的印象差異較大, 一旦最終未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投資者就認為産品是有問題的。
  “在這樣非理性的市場環境下,銀行為了自保聲譽,對於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實際收益情況,要麼完全不披露,要麼選擇性披露産品信息,即實際收益率表現較好的産品公開披露,實際收益率表現較差的産品則不披露。”
  但7月初監管所發的35號文卻明確指出,“銀行應按照單獨核算、風險隔離、行為規範、歸口管理等要求開展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設立專門的理財業務經營部門,負責集中統一經營管理全行理財業務。”有分析指出,35號文不僅是監管層對銀行首次提出建立銀行理財事業部制的要求,同時也對銀行理財在銷售、投資、運營等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規範,其中在運營規範部分特別指出,“做到理財産品全流程的信息充分披露,強化事前、事中和事後的持續性披露。”
  2014年上半年,結構性理財産品的發行量出現明顯上升,銀率網分析師認為,未來銀行理財産品將逐步打破“剛兌”,僅靠非結構性理財産品將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各家銀行都會不斷豐富其産品線,將有更多的銀行發行結構性理財産品。
  需要提醒的是,上半年銀行結構性理財産品出現了兩個新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是銀行發行的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數量明顯增加;另一方面是多家銀行開始發售收益結構較為簡單的“結構性存款理財産品”。因此投資者在選擇産品時,一定要多關注産品説明書,看清楚具體的收益類型、挂鉤標的、收益計算方法等信息,也不能將結構性存款簡單等同於銀行存款,而是要認識到這仍是結構性産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銀行理財産品發行增速遭腰斬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4-07-18]
定增幕後的銀行理財A計劃:用理財産品獲優先級
銀行理財産品"暗地"輸血地方投資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4-07-11]
 
頻道精選:
【思想】查處問題食品不能只下毛毛雨 2013-06-14
【讀書】互聯網金融重構金融業 2014-07-15
【財智】低市盈率IPO影響漸顯 主題投資大方向有變 2014-07-22
【深度】電子垃圾灰色産業鏈年産值達千億 2014-07-23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