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避稅珠寶字畫熱:普洱翻60倍
2014-07-14    作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字號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房地産、黃金逐步退燒,富豪投資避稅管道開始大量轉往購買珠寶字畫等高價藝術品。投資的藝術品項則從過去盛行的瓷器,轉為玉石、佛像,甚至像普洱茶餅一片炒到30萬(&&&,下同),身價翻轉60倍。對這些避稅管道,稅務部門坦言難追查,但還是會從過去交易紀錄與檢舉追查。

  交易不記名難查稅

  台灣“財政部”規畫房地合一課稅,加上國際金價從高峰落回1300美元間震蕩,使過去這兩項富豪最愛的投資避稅管道都出現退燒現象。另方面,近年珠寶、藝術等拍賣品投資卻更加盛行,近期傳出廣達董事長林&&,砸下9億元購入法國時尚大師伊夫?聖羅蘭的巴黎左岸故居。
  藝術投資業界人士説,這幾年確實透過收藏品管道進入市場的人和錢越來越多,主要是因其具有不記名、私下交易、難以追查的特徵,這讓稅務部門查稅難度大增。

  買主年齡層往下降

  藝術投資公司主管觀察,近年兩岸投入珠寶古董投資市場的資金、人數持續增加,年齡層也有下降趨勢,甚至可以看到50歲左右的父親,帶着大學生兒子來見識。
  而在市場趨勢上,該主管説,過去台灣市場主要是瓷器比較熱門,但隨着倣冒技術越來越高,這幾年熱潮開始轉向玉器、石器、珠寶佛像,例如田黃石、雞血石、翡翠等。
  他指出,特別是低價,價格還沒炒起來更是他們最愛,如普洱茶餅,從過去一片4、5000元爆漲到20、30萬元,算起來價格翻上60倍;另外還有類似沉香、玉石原礦也是熱門標的。
  該主管説,收藏家圈子每週至少有1、2次聚會,通常會設定一個主題,大家各自拿出收藏品一起鑒賞、由資深的藏家説説背後的故事。

  民間收藏不輸&&故宮

  “台灣民間收藏非常豐富,加起來甚至不亞於故宮。”藝術投資公司主管説,他曾親眼看過一座近50公分高的釉裏紅瓷器,基本上能超過45公分的,已經是博物館等級藏品;而翠玉白菜、金縷衣等,其實民間也都有人收藏。
  對這些想要透過私下交易規避所得或遺贈稅的人,稅務官員坦言,難以做到滴水不漏,但會經由過去的收藏品在公開市場的交易紀錄或檢舉,了解持有人是誰再沿線追查,並委託公正鑒價單位確認價值多少來課稅。

  課稅太高業者叫苦

  但藝術投資業者也吐苦水説,過去台灣因為把藝術品交易獲利納到個人所得,現在最高課到45%稅率,“總覺得藝術品投資就是暴利的心態”。導致國際大甩賣行如蘇富比、佳士得出走,現今都在低稅負的香港進行拍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鑒賞古書畫要從字畫章入手
精品古字畫偽作亦有真價值
廉價字畫扮國寶出口意欲何為
書協主席字畫身價暴跌到百萬
字畫拍場三大忌諱
 
頻道精選:
【思想】央行建立利率調控框架任重道遠 2013-06-14
【讀書】蓋特納:危機之後的感悟與反思 2014-07-11
【財智】A股定增市場持續活躍 基金搶食百家資源 2014-07-11
【深度】白酒電商成為行業變革“催化劑” 2014-07-1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