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銀行並購永亨被對衝基金盯上
私有化或生變
2014-07-09   作者:江家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在香港,對衝基金Elliott Capital Advisor至今保持着一個另類“狙擊”記錄:它曾經參與上市公司私有化方案,無一例外以失敗收場。最近,該基金又盯上了新加坡華僑銀行384億港元收購永亨銀行的私有化交易。
  香港證監會的交易披露信息顯示,Elliott Capital在7月2日,也就是永亨銀行發出無條件要約收購股東通函之後的第二天,以等同於華僑銀行收購價的125港元,大手筆買入871.2萬股永亨銀行,佔股7.7878%。以此比例,華僑銀行全資收購並私有化永亨銀行的“如意算盤”很可能告吹。
  “很明顯,對衝基金在交易最後時刻搶閘入股,旨在逼收購方提高收購價格。否則,華僑銀行很可能被迫"高買低賣",以滿足香港對公眾持股的最低要求。參考入股金額和該對衝基金的往績,似乎對阻撓永亨私有化志在必得。”香港資深投行人士溫天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訪問時説。
  瑞信駐新加坡的銀行分析師Sanjay Jain則以“峰迴路轉”為題發表研究報告指,若華僑銀行私有化失敗,基於永亨10%-11%的股本回報率和1-1.2倍的賬面價值,意味着永亨股價有40%的下跌空間。作為機構持股方之一,瑞信呼籲小股東接受華僑銀行的收購建議,除非願意持股1年等待下一筆要約。
  查閱港交所權益披露,記者發現Elliott Capital是阻擊公司私有化的“慣犯”。該基金先後參與到馬來西亞富豪郭令燦和“四叔”李兆基的私有化計劃中。而在“小超人”李澤楷私有化盈大地産的交易中,Elliott亦是主要操盤手,最終套現10.4億港元離場。

  私有化可能生變

  按照華僑銀行4月2日提出的收購提案,計劃以384.26億港元全資收購永亨銀行100%的股權,在完成強制要約後將取消永亨的上市地位。6月30日,永亨在港交所公告稱已向華僑轉讓超過50%的股權,立刻啟動無條件收購並發出股東通函,7月29日為截止日。
  按照香港公司並購的規則,華僑銀行若想成功私有化永亨,必須持有無利害關係的90%股份。若私有化因為小股東反對而失敗,為了符合港交所對公眾持股最低25%的要求,華僑銀行不得不配售或發行新股份。
  “既然永亨的股權已高度集中於單一控股股東手中,無論配售還是增發新股都必須提供足夠大的折讓空間才能獲得市場承接。” 溫天納&&,對華僑銀行來説,需要重新衡量提價收購或攤薄權益的成本。對衝基金選擇在最後時刻入股,不可能只是為了“蠅頭小利”,通常至少要求在125港元的原收購價基礎上溢價10%-20%。
  Elliott並不是唯一增持永亨的機構投資者。港交所權益披露顯示,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在7月1日買入永亨股份,將持股比例由5.38%大幅提升至7.38%,但並未披露入股價格。1個月前,瑞信以每股125.385港元的平均價增持305.3萬股永亨,持股比例由5.05%升至 6.35%。各機構“各懷鬼胎”,華僑銀行的私有化進程註定佈滿荊棘。
  其中,瑞信的態度最為明確。在7月8日由新加坡銀行團隊發出的報告中,瑞信認為若私有化失敗不僅會攤薄華僑銀行在永亨的股權收益,還可能由於強制披露妨礙華僑原先的整合計劃。但對小股東來説,除非華僑銀行答應提價,否則小股東將承擔不必要的股價下跌風險和機會成本。按規定,私有化失敗後至少要1年後才可提出新的要約。
  瑞信警告稱,若按華僑收購永亨後的常態ROE計算,10%-11%的ROE對應1至1.2倍PB,因此股價有多達40%的下跌空間。此前,摩根士丹利和大和資本都認為華僑銀行的收購估值低於市場預期。
  溫天納認為,華僑銀行需要綜合考慮永亨的內涵價值和未來的發展計劃,若取消上市地位,則可以更靈活地大規模注資或改變經營策略,而不受交易所定期披露的掣肘。此前,華僑主要的競爭對手星展銀行在收購香港廣安銀行後也完成私有化退市。
  華僑銀行財務總監陳首平(Darren Tan)回復記者查詢時&&:“如果最終無法取得超過90%的股權,我們會保持永亨銀行的上市地位。由於收購要約剛剛發出,尚難以判斷私有化能否成功。”

  專業“攔路虎”

  從往績看,只要是被Elliott Capital盯上的私有化交易,還沒有成功的案例。
  Elliott Capital Advisor隸屬於美國老牌對衝基金Elliott Management,由Paul Singer創立,目前掌管超過230億美元的資産。翻閱過去10年的的港交所記錄,該對衝基金慣於增持有意私有化的企業,迫使大股東或收購方提價從而獲利。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李澤楷旗下盈大地産的私有化。2008年2月14日,由於股價較公司資産價值大幅折讓,李澤楷宣布對盈大地産以2.85港元/股提出私有化。而Elliott Capital從2月19日開始就密集大手筆買入盈大股權,最終導致私有化失敗。
  或許是認定李澤楷必將再次提出私有化方案,因此無論股價漲跌,該基金在隨後的3年內十余次增持盈大股權至最高23.06%。2012年5月,李澤楷果然再次提出私有化,無奈收購價不升反降至1.85港元,眼見獲利空間不大,Elliott最終以1.85港元的價格全數賣出盈大股份,套現10.4億港元離場。
  Elliott還曾參與到郭令燦私有化國浩集團的交易中。去年5月底,國浩集團將原先的私有化價格從每股88港元提高到100港元,卻仍然功敗垂成。消息傳出後,Elliott再次入股,累計3次增持後,目前已佔股9.01%。若郭氏今年再提私有化,Elliott又可能賺一筆。該基金還曾入股增持恒基發展,但李兆基的多次私有化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不過,對於華僑銀行來説,由於永亨的上市市值超過100億港元,可向港交所申請將公眾持股酌情豁免到15%-25%之間。只要取得最少85%的股權,就算私有化失敗,華僑銀行也可以避免增發股份攤薄自身權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黑石大舉進軍對衝基金業務 2014-07-02
國內對衝基金髮展的困境 2014-06-16
對衝基金與清教徒精神 2014-03-21
“央媽”逼退人民幣炒家:對衝基金領跑退場 2014-02-27
[書摘]對衝基金的操作策略 2014-02-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