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無欲則剛 協存特權消失
貨幣基金持續數年的協存特別待遇,或將被銀行逐漸取消,部分銀行已經開始了行動。
多位貨幣基金經理向中國基金報記者&&,今年5月份開始,個別銀行在小範圍內拒簽貨幣基金提前支取定期存款不罰息的協議。貨幣基金經理們認為,這一變化對全市場貨幣基金整體收益率的影響其實並沒有市場預期的那麼大,但對於規模龐大、協存比例過高的“寶寶”類産品,收益率將下行。
貨基提前支取協存先例不多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最近,對於貨幣基金提前支取存款不罰息的協議,有些銀行不願意簽了。”
記者獲悉,從2014年5月開始,個別銀行開始執行對個別貨幣基金提前支取罰息的協議。銀行提出,貨幣基金要麼與銀行簽訂提前支取要罰息的協議,要麼簽訂保證不提前支取的協議。這二者協議的存款利率也有所不同。
“貨幣基金保證不提前支取,銀行給的協存報價就高些。如果不願意保證不提前支取,銀行給的報價就低。”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對
不過,據記者了解,目前,這樣的“拒簽”行動並未大規模發生。
2014年3月24日,央行曾首次公開&&,不允許存在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終止服務而按原約定期限利率計息或按原收費標準收費等不合理的合同條款。不過,央行並未就此下發正式文件,有報道稱央行對銀行進行了窗口指導,鼓勵銀行叫停提前支取不罰息的協議存款,而從實際來看,這種協議存款仍然普遍存在,但是,對於不同的貨幣基金,同一家銀行也存在“靈活處理”的情況。
銀行針對貨幣基金的協議存款是一對一談判的,每一家銀行與每一隻貨幣基金的每一單協議存款的具體條款都存在差異,每一份協存都具備單獨的法律效力。市場擔憂,貨幣基金被叫停提前支取不罰息的紅利後,收益率將下行。而事實上,貨幣基金提前支取協存的先例極少。
2013年6月“錢荒”期間,數家基金公司因應對大額贖回,賣券後仍然承受巨大壓力,不得以向銀行提出提前支取協議存款。此後,極少有貨幣基金再發生提前支取協存的情況。
上海一家以固定收益産品見長的中型基金公司貨幣基金經理説:“貨幣基金經理具備這樣基本的流動性管理能力,正常情況下不會提前支取協存。”
高協存“寶寶”收益或將下行
“提前支付罰息對貨幣基金收益率的影響,沒有市場傳的那麼大。只要有其他途徑可以應付贖回,貨幣基金都不會提前支取協存的。”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説,“目前,貨幣基金做協存的期限一般在1個月到3個月,協存佔凈值比例在40%左右的基金,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而以餘額寶為首的“寶寶”類産品,由於規模龐大,無法單一投資於短融、回購,基金仍有大塊資産必須投資於銀行協議存款,因而,其協存比例往往遠高於普通貨幣基金。上述基金經理稱,這類高協存比例的龐大貨幣基金,才會被提前支取罰息的協議拉低收益率。
有基金經理分析,提前支付罰息的變化,並不會帶來全市場貨幣基金收益率集體下行,但很可能使得貨幣基金未來久期明顯下降,且基金經理在單日劃出收益時也會更保守。
“假如一筆協存是半年的,基金要提前支取,而銀行只按照活期利率來結息,但你之前已經按照定期利率把預期收益劃給投資者了,那這個利率風險就要基金承擔。所以,以後基金每日的萬份收益會更低一些,基金經理劃出每日收益的時候也會保守一點。”前述一位基金經理分析道。
銀行對協存需求下降
銀行之所以開始拒簽提前支取不罰息的協議,原因之一是銀行對協存的需求正在下降。
“這有兩個大背景,一個是銀行非標資産被叫停,另一個是監管層要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前述上海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説。
2013年3月27日,銀監會下發《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或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産交易平台等間接投資於非標準化債券資産業務增長迅速,存在風險隱患,要求規範非標資産投資。
銀監會要求非標資産實現理財産品和投資標的的對應,禁止期限錯配,資金池業務受到限制,因此,銀行對貨幣基金協議存款的需求也有所減少。
“這正是現在銀行拒簽提前支取不罰息協議的主要原因。銀行的同業業務在萎縮、在轉型,銀行對協存的需求在降低,這從協存的收益率一直在下行就可以看出來。”前述深圳固定收益部總監説,“至於央行窗口指導,那都是次要原因。”
“央行對餘額寶以及很多其他寶寶的高速增長有擔憂,這些基金龐大的協存若發生提前支取,對銀行的衝擊會很大,這等於把應該讓基金投資者承受的風險轉移給了銀行,讓銀行承擔利率風險。現在銀行不缺錢,就不願意了。”該固定收益部總監説。
不過,協存利率的回落,與資金面寬鬆的關聯性更大。據上海一名債券基金經理説,今年1月份以來資金面寬鬆,流動性充裕,造成協存、回購、拆借的利率都有所回落,去年底一個月期限的協議存款利率水平可以達到7%,而目前一個月期限協存的收益率僅4%出頭,利率明顯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