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強:拍賣市場的兩難
2014-06-19   作者:陳晨  來源:海外網
分享到:
【字號

    叫價此起彼伏的拍賣現場讓每一個參與的人血脈賁張,這是拍賣公司作為一個私密性強、門檻高,大眾很難參與的行業留給人們的普遍印象。人們並不知道,看似紅火的拍賣背後眼下其實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兩難境地;藝術品的走勢與收藏家的口味更是令人捉摸不透;對藝術愛好者的教育普及已經成為拍賣公司不可逃避的功能——且聽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一一道來。
  記者:作為國內三大拍賣公司之一,您對今年的拍賣市場作何評價?
  董國強:感受最深的是兩難處境,今年春拍從準備到拍賣整個過程都比較艱難。一是徵集難,這是今年所有拍賣公司的共同感受。每天我們公司好幾十號人都在世界各地找拍品,我一年有2/3的時間也在外面飛來飛去,到處去徵集作品,很多時候都是出於私人朋友、個人感情的關係拿到拍品,絕大多數人在惜售。二是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有些藏家可能出現暫時的經濟困難,導致一些已經賣出的拍品無法按時回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徵集。
  記者:什麼原因導致出現您説的兩難境況?
  董國強:藝術品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挖掘,早期的拍賣將藝術品從民間換到有較強資金實力的人群手裏,市場完成了第一輪易手。當藝術品都集中在一些資金充裕的企業家和收藏家手中時,讓他們拿出來是非常難的。這個趨勢還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延續,市場上可拍的東西會越來越少,作品徵集會越來越難。
  記者:今年的藝術品春拍,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董國強:印象最深的是當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精品意識特別強,一些特殊的、唯一的精品能拍出前所未有的高價。今年匡時拍出的吳昌碩巨副對聯《篆書十六言聯》,成交額高達1207.5萬元,創歷史最高紀錄。而在2010年、2011年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吳昌碩的作品單價也不過500萬元。因此,雖然從成交額來看,市場整體行情和高峰時相比還有差距,但精品的成交價格有了大幅提升。
  其次,那些存世量大、漲幅過高的名人書畫無論價格還是成交量均出現明顯回落,尤以張大千、齊白石的作品表現最為明顯。而當代藝術、當代油畫作品明顯受到市場關注,反映出當代藝術已經走出前幾年的低谷。此外,在瓷雜方面,由於大量優質瓷器散落於國外,造成國內拍賣行與海外拍賣行在瓷雜類拍品的競爭力差距愈加擴大,後者顯然更具優勢。
  記者:您如何判斷未來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走向?
  董國強:近一兩年的短時間內,藝術品拍賣市場還不能重回鼎盛時期,可能還要經歷幾年的低迷期;拍賣公司優勝劣汰、兼併融合的步伐可能會加快,拍賣業競爭也會日趨激烈。近一年來,國內一些拍賣公司也嘗試着拍賣一些珠寶、手錶等奢侈品,但由於關稅等的原因,價格並沒有太大競爭力,很難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也有一些公司開展類似私人洽購等活動,但目前來看恐怕更多是個噱頭,國內藏家還是喜歡公開的價格叫賣,畢竟這是價格發現的最真實體現。同時,我們也發現,隨着年輕一代富豪的産生,他們的喜好更加多元,也為拍賣業提供了新的方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前景可期 2014-03-05
藝術品拍賣市場逐步企穩 2014-03-03
集團化運作手段將成拍賣市場主流 2014-02-20
京藝術品拍賣市場在全國獨佔鰲頭 2014-01-20
2013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分析 2014-01-0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