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轉讓比例大幅降低 私募和專戶覬覦投資機會
2014-05-28   作者:寧夏  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新股發行在即,擬上市公司卻仍在修訂老股轉讓的條款。
  “6月首批發行的新股中,老股轉讓的比例估計會很低,有些甚至就不安排老股轉讓。”深圳一位投行董事總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若是沒有老股轉讓的安排,機構基本可以算出新股的發行價。
  但由此帶來的新問題是,機構在新股報價的集中度會明顯提高,單一機構最終獲配的數量會大幅下降。
  基於此,有些私募基金和基金專戶投資經理開始將挖掘新股機會的注意力轉向老股轉讓。

  “發行價可以算出來”

  新股制度的改變,意味着機構網下打新游戲規則的變化。與年初首輪的新股發行相比,6月新股發行較大的一個變化是關於老股轉讓的安排。
  來自多個券商投行人士的信息顯示,首批上市的新股中,老股轉讓的比例會比較低,有些新股甚至會不安排老股轉讓。這將會直接影響到詢價機構對於新股的報價。
  深圳一位分管投行部的董事總經理指出,如果擬上市企業沒有安排老股轉讓,新股發行價基本可以算出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機構測算新股發行價的公式是〔(擬募集資金+發行費用)/擬發行價〕+現有總股本=〔(擬募集資金+發行費用)/擬發行價+老股轉讓上限〕4。其中,未知的變量只有發行費用和老股轉讓。
  根據投行透露的新股發行方案調整要求,未來公布的發行方案將要披露非常詳細的發行費用。
  “以前的新股發行方案不要求披露發行費,但現在要求詳細披露發行費用,相當於把這個未知數告訴機構。”上海一位專門研究新股政策的分析師介紹,如果新股中沒有安排老股轉讓,機構基本可以算出新股的發行價。
  不過,由此帶來的新問題是,機構對於新股報價的集中度會明顯提高,單一機構最終獲配的數量會大幅下降。
  “機構網下打新以機構為單位報價,每家機構旗下可能有十幾隻産品,這就像是拖拉機賬戶一樣,會有一大批産品入圍參與新股的配售。”深圳一位合資基金公司的投資經理擔憂,新股制度修改後,報價難度系數降低,但中簽率也下降,單只産品能分到的蛋糕變小。
  不過,在這條測算新股定價的公式中,轉讓老股的比例是最大的變數。對發行人和券商投行而言,其難度在於要找到自願鎖定12個月的機構投資者。
  “發行人的股東肯定都有減持衝動,但這也取決於價格。如果定價比較低,也不願意轉讓。”上海一位券商機構客戶部人士指出,老股轉讓的數量,最終取決於發行人和詢價機構的博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私募、專戶興趣濃厚

  安排老股轉讓的前提是找到自願鎖定12個月持股期的機構投資者。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發現,券商資管、公募、保險等資金規模較大的機構,普遍不樂意接受這一條款。
  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坦言其不願意接受鎖定期為一年的老股,理由是他對新股未來一年的成長沒有信心。
  “國內經濟處於轉型時代,現在新上市的企業很多是小企業,行業和公司在未來一年都可能發生比較大的變化。”這位基金經理坦言,他的投資策略是每隔一兩個季度就要重新審視行業和公司基本面。而過往其重倉股持有時間最長僅僅是三個季度。
  華南一位喜歡長期重倉持有成長股的基金經理同樣&&不樂意接老股。
  “機構願意接老股的前提是判斷其發行價與自身價值之間有折價,但如果是基本面優質的好票,股東不願意低價轉讓。如果是爛公司,機構也不敢碰。”前述華南基金經理&&。
  不過,有些私募基金和基金專戶的投資經理對老股轉讓非常關注。他們對此有興趣主要是基於兩點:一是老股轉讓部分的配售比例較高,二是這輪新股定價會低一些。
  “協會規定鎖定期12個月的老股,可以單獨設置配售比例。”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經理稱,現在新股部分的網下中簽率會下降,機構網下打新也很尷尬。因此想尋找老股轉讓的機會。
  促使其關注老股的又一個因素是監管層近期建議投行調整發行方案,降低新股發行定價,給二級市場留下一定的空間。
  “從投行反饋的信息看,6月上市的新股定價會有一定安全邊際,至少不會跟二級市場的價格非常接近,還是會有一定的獲利空間。”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總經理介紹,他們的思路是將轉讓的老股當成定增項目,如果持有一年能獲得30%的回報,也是不錯的機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IPO投行調整方案:老股轉讓比例下降 2014-05-27
新股發審會重啟在即 老股轉讓政策或有調整 2014-03-18
證監會:IPO過程中的老股轉讓比例應有所限制 2014-01-17
[經濟參考微話題]“老股轉讓”新政亟待糾偏 2014-01-13
老股轉讓細則正在制定 “25%規則”不是行政限價 2012-06-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