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各家銀行經歷了一堂生動的“存貸比嚴控”課。今年6月將至,銀行又面臨考核,紛紛拿出了較高收益的理財産品攬儲。與此同時,不少投資者稱,近期接到銀行兜售理財産品的短信,不僅所承諾的預期收益誘人,且産品到期日多在7月上旬。
有業內人士&&,這讓人聯想到去年錢荒時期銀行通過發行高收益理財産品的“搶錢戰”,此舉也表現出多家銀行在提前布局年中考核,上演新一輪“攬儲大戰”。
A
銀行提前布局—
頻推掐點理財 收益率多數達6%
“5月16-25日,凡購期限30天以上理財50萬元或實物貴金屬5000元的客戶,且本人或推薦一人首次關注我行官方微信,就有禮品送出。”近日,劉女士接到某城商行的短信如是稱。
記者從該銀行了解到,該行目前確實在發售幾款理財産品,産品收益率根據投資資金不同在5.2%-5.3%不等。以該行正在發售的一款35天期産品為例,該産品募集期均在5月底,而到期日恰好為7月初。
無獨有偶,某國有大行本週也在其官方網站強推幾款到期日為7月初的理財産品,如本週發行的45天期産品到期日為7月2日,上周發行的59天産品到期日為7月9日,而其收益率分別為4.10%和4.25%。
通過查看該行近日發售的理財産品,記者發現,已於近日售罄的銀行理財産品,其産品到期日也多在7月上旬。
“儘管還不好説今年能否再現"錢荒"一幕,但可以肯定6月底銀行資金面仍不容樂觀。”上述城商行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考慮到半年考核等因素,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産品的“搶錢大戰”已經提前打響。
另外,記者看到,不少銀行的理財産品近期表現都不俗,收益率紛紛達到6%以上,多家銀行的浮動型産品收益率保持在高位運行。
據統計,4月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57%,保證收益型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9%。同時,4月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數量仍在上升,各家銀行共發行了3129款産品,環比增加61款。
銀行理財師&&,不少投資者就是發現近期收益率較高,才追着購買。此類産品的另一個好處是,以日、周、月為周期,滾動推出,流動性較好。
B
理財師建議—
6月末前收益或更高 長短期結合投資
銀行理財最近一段時間的走勢究竟會何去何從,投資者該如何選擇呢?某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雖然市場對於後市的資金面研判有分歧,但目前來看,季末因素仍是投資者不可忽視的一個投資機會。“市場普遍認為今年6月末不可能再出現去年的"資金緊張",但6月末作為半年存款考核的大限,銀行仍然會擺開"血拼攬儲"的架勢,故而不排除屆時銀行將會以推高收益率的方式攬儲。”該經理&&。
不過,相比去年“錢荒”前的銀行理財産品的動輒6%、7%的收益率水平,今年銀行間比拼的收益率並不高。以上述城商行和國有行為例,其本週發行的涵蓋6月底的理財産品收益率分別為5%、4%出頭。
而來自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上周發行的1個月至3個月(含)期理財産品396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0%;3個月至6個月(含)期理財産品186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3%。“這一方面與實體經濟不振、貸款需求萎縮有關,另一方面各類理財産品競爭也拉低了其收益率。”某業內人士分析。“具體的投資時點應該在5月中旬到6月末這段時間,這個時候出現高收益率理財産品的幾率更大,除了投資6%且期限較長的理財産品(一般大半年或1年以上)外,投資者可以先把資金投入30天左右的理財産品,屆時再購買更高收益的産品,做到資金的無縫銜接。”上述銀行經理&&。
對此,業內人士&&對於熱衷於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人而言,當前不妨繼續持幣觀望,隨着6月底年中考核的臨近,商業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有望短期走高,屆時選擇期限較長的理財産品,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