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底的“錢荒”歷歷在目,今年“錢荒”會否再現?
近日,多位投資人紛紛向上證報記者反映,稱接到銀行兜售理財産品的短信,不僅所承諾的預期收益誘人,且産品到期日多在7月上旬,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去年錢荒時期銀行通過發行高收益理財産品的“搶錢戰”。
“5月16-25日,凡購期限30天以上理財50萬元或實物貴金屬5000元的客戶,且本人或推薦一人首次關注我行官方微信,即獲贈有機西瓜或甜瓜一隻。詳情諮詢各網點。”昨日,北京一位投資人接到某城商行北京分行的短信如是稱。
記者就此致電上述銀行獲悉,該銀行目前確實在發售幾款理財産品,産品收益率根據投資資金不同在5.2%-5.3%不等。以該行正在發售的一款35天期産品為例,該産品募集期均在為5月底,而到期日恰好為7月初。
無獨有偶,某國有大行本週也在其官方網站強推幾款到期日為7月初的理財産品,如本週發行的45天期産品到期日為7月2日,上周發行的59天産品到期日為7月9日,而其收益類分別為4.10%和4.25%。
通過查看該行近日發售的理財産品,記者發現,已於近日售罄的銀行理財産品,其産品到期日也多在7月上旬。
“儘管還不好説今年能否再現"錢荒"一幕,但可以肯定6月底銀行資金面仍不容樂觀。”上述城商行北京分行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考慮到半年考核等因素,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産品的“搶錢大戰”已經提前打響。
不過,相比去年“錢荒”前的銀行理財産品的動輒6%、7%的收益率水平,今年銀行間比拼的收益率並不高。以上述城商行和國有行為例,其本週發行的涵蓋6月底的理財産品收益率分別為5%、4%出頭,與平日相比波瀾不驚。
來自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上周發行的1個月至3個月(含)期理財産品396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0%;3個月至6個月(含)期理財産品186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3%。
當前距離月底不足兩周,距離年中考核僅一個多月,緣何近期銀行理財産品收益卻如何不溫不火?對此,業內人士&&,這一方面與實體經濟不振、貸款需求萎縮有關,另一方面各類理財産品競爭也拉低了其收益率。
對於熱衷於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人而言,業內人士建議,當前不妨繼續持幣觀望,隨着6月底年終考核的臨近,商業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有望短期走高,屆時選擇期限較長的理財産品,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