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珠寶風險高退貨難
要價40萬到手估值5萬
2014-05-19   作者:羅捷 彭卓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字號

    網購聲稱價值40多萬元的翡翠鐲子,被內行告知“不到5萬元”;500元的水晶手鏈,卻是玻璃造……消費者頻頻被忽悠,想退貨卻遭遇取證難、鑒定難、索賠難。業內人士&&,新消法還需完善配套細則,消費者應充分利用“後悔權”。

  網購珠寶風險高 退貨難

  近日,外企職員李青(化名)以40多萬元網購一個翡翠手鐲,到貨時卻發現手鐲只用泡沫紙粗糙包裹,色澤與圖片差距極大,一位資深專業珠寶鑒定師告訴她“還不到5萬元”。“賣家堅持説産品沒問題,讓我先簽收,再退貨。可産品很明顯有問題,簽收就是默認收貨,我堅持拒收。”
  李青在寫退款申請時,誤操作選擇了“已收到貨”,而賣家借此堅稱她訛詐貨款,不願退貨。“幾十萬元押着,我損失很多利息,焦慮得整夜失眠。上行業論壇發帖吐槽,卻被挪到沒人關注的分區。”
  近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購婚戒、黃金珠寶等貴重金屬。然而,因消費者僅能從圖片和商家的描述判斷産品,知情權很有限,極易引發産品質量糾紛。
  幾天前,在瀋陽一家民企工作的劉茗網購了一條500元的水晶手鏈,戴了幾天發現晶體掉色,鉸鏈上銹,拿去鑒定被告知是玻璃做的。“當時也沒有要發票,賣家根本不承認是他的貨,更不給退。”
  一位不願具名的賣家透露,為了使珠寶的色澤更鮮亮,品質更好,挂上的照片大部分美化過度,網上很多珠寶賣家都用處理過的“仙圖”。而且很多商家與自發的行業協會和論壇有合作,即使消費者在上面投訴,也收效甚微。
  據珠寶業內人士&&,珠寶首飾與其他産品不同,講究品質、做工,需要看到實物才能估值,網購風險較大,也是糾紛投訴的重災區。由於珠寶價格貴,一旦出現糾紛,涉及金額較大。

  消費者有“後悔權” 商家不願落實

  新消法規定,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可以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購物中,消費者更是被賦予“後悔權”:7天內可無理由退換貨。
  然而,網購企業履行新消法卻不盡如人意。根據2014年4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64.87%的消費者反映商家未提供購物發票或者服務單據等相關憑證;17.58%的消費者雖申請退貨但未取得成功:其中81.58%消費者被商家直接拒絕退貨,18.42%的消費者則遭遇推諉拖延。
  據業內人士季先生透露,一些網售珠寶會標注“天然”“正品”“經過權威珠寶檢測”“獲得A貨證書”。部分産品不僅標注模糊,還以次充好、純度不夠,甚至冒用或偽造正規檢測證書,以變相提高産品價格。
  李青訂購的號稱價值40多萬元的手鐲,賣家只肯為運費保值4萬元;而劉茗購得的“玻璃手鏈”,卻有水晶産品證書。“賣家這種以次充好、偽造冒用等行為,已涉嫌消費欺詐。”天津允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易天祥説。
  “這類涉嫌欺詐的網購糾紛,取證難,鑒定難,索賠難。”遼寧省消費者協會商品服務監督部何民&&,很多商家逃避新消法規定。“像珠寶這種大金額商品,商家願意冒風險,能賺則賺,能躲不退。”

  構築誠信網購環境還需完善配套細則

  據2014年4月份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消費者無理由退貨遭到拒絕後,只有37.53%的人選擇維權,有62.47%選擇了沉默。
  新消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
  何民指出,目前很多受騙消費者選擇私了,使新消法的懲罰措施無法得到落實,很難對違法經營者起到震懾作用。“經營者違法成本太低,欺詐行為也難以界定。”
  目前,對於網絡賣家涉嫌網絡欺詐、虛假廣告等違規行為,需經營者所在地的工商部門予以查處,消費者需出示聊天記錄、寫實圖片等證據。“有的證據不夠規範,且網絡賣家流動性強,查處時需多地聯合,難度大、成本高。”何民説。
  易天祥&&,網購産品的複雜性,使“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新政落實過程中,出現部分商家縮水執行的案例。法律只是一方面,市場的規範還需要電商平台規範經營、行業自律和商家誠信。“新消法剛實施一段時間,消費者應充分利用手中的權力,不要忍氣吞聲。如果‘後悔權’難以保障的情況特別普遍,或將完善配套細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網絡交易管理辦法》讓網購維權更有譜 2014-04-16
網購售假頻現引發信任危機 2014-04-16
清明用品網購搜索量增4倍 路由器等新奇祭祀品頻出 2014-04-05
網購日本産品最快3天到貨 2014-04-01
國外網購什麼樣 2014-03-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