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就在你我身邊
2014-05-08   作者:戚德志  來源:一財網
分享到:
【字號

    社會的劇烈變革,以及由此帶來的個人自我認同感的混亂、大量無法排泄的負面情緒的堆積,導致抑鬱症在中國廣泛産生。據專家估計,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約2600萬人。
    2014年5月4日下午,杭州《都市快報》副總編輯徐行自殺離世,年僅35歲。《都市快報》總編輯朱建在名為“傷逝”的哀悼長微博中那句“今夜,酷冷難消,淚水難盡,我們都是憂鬱症患者”,讓人們把徐行的自殺與憂鬱症&&在一起。
    無獨有偶,據稱2014年4月29日在辦公室內身亡的新華社安徽分社副社長、總編輯宋斌同樣跟抑鬱症有關。
    接二連三的悲劇,把一個嚴峻的課題拋到我們面前:抑鬱症離我們有多遠?
    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公布的數據表明,抑鬱症僅次於艾滋病、心臟病等廣為人知的疾病之後,在全球十大疾病譜中位列第五,是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而到2020年,抑鬱症還將躍升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疾病。中國的情況同樣令人無法樂觀,上海市精神疾病臨床醫學中心執行主任江開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估計,目前中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超過1億人,抑鬱症的患病率達3%~5%,患者約2600萬人。
    不久前,我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生活邊角料”中推送了一篇《抑鬱症這條“黑狗”離我們多遠》的讀書筆記。那篇文章,是在讀了《門將之死——羅伯特?恩克的故事》之後有感而發,那本曾獲2011年度威廉希爾體育圖書獎、2012年度英國足球傳記類最佳圖書的著作,講述了昔日入選德國足球隊並成為一號門將的羅伯特?恩克與抑鬱症抗爭但最終選擇了自己終結生命的故事。羅伯特?恩克也曾經從抑鬱症的魔障中走出來過,但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心理壓力卻再次將他們推向深淵。
    看了那篇文章之後,Lucy向我説起了發生在她的高中好友Rose身上真實又殘酷的故事。
    2011年秋天,當時在上海某家醫院工作的Rose面臨工作調整。當時院方要給她換個科室,她覺得到新科室之後醫患關係壓力巨大,但又不好意思開口拒絕,自己在一條死胡同裏找不到出路,就抑鬱了。本身學醫的Rose,很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找到心理醫生求救並服用了一些抗抑鬱的藥物後,慢慢找回了生活的熱情。
    抗抑鬱藥物有很大的副作用,服用之後人變得亢奮,容易發胖。對於一個剛剛工作沒幾年、還沒有開始談朋友的愛美的姑娘,外貌的變化引發了她內心的不安,加上外人不可避免的説三道四,Rose的心理防線不久之後又告崩潰。
    加大劑量的心理輔導和加大劑量的抗抑鬱藥物,又一次發揮了作用,直到大半年之後,病魔三度來襲。上海一年當中最熱的六七月份,Rose不知道吃壞了東西還是不適應驟然變熱的天氣,開始不停地拉肚子。在家人的陪伴下,Rose去醫院做了腸鏡,在等待結果的幾天裏,Rose重新被不確定的未來的陰影結結實實籠罩起來。她天天睡不着覺,總是聽到有個召喚她的聲音,心裏填滿了無窮無盡的恐懼。那幾天的微博裏,她寫下的都是類似這樣的句子:
    “不想睡……因為明天一早又會是別樣的世界……何時才是盡頭……”
    “度日如年的日子真不好受……”
    (在某個慈愛基金髮的一條“相信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創造奇蹟!”的微博下面,Rose評論道)“我不想創造奇蹟……真的不想……”
    2012年7月27日,Rose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了一張圖片,泛黃的畫面上,一個長髮女孩被一張大網層層纏住,女孩臉上寫滿茫然,高高舉起的雙手,既像是向外界求救,又像是向生活投降。圖片下方的文字説明是:記住,你走出來過一回,你就還能再走出來。
    但這次,她終究沒能再走出來。幾天后的8月初,在一個炎熱的午後,Rose從9樓的窗口一躍而下。再三發作的抑鬱症,讓一個33歲的鮮活生命永遠凋零。
    Rose生活中給人的感覺陽光又大氣。即便在被病魔奪走生命之後,朋友和親人也仍然無法把她跟抑鬱症&&起來。Lucy向我講述往事的時候,不停地責問自己:“為什麼當時就沒有意識到呢?如果想到這一層,我們多幫幫她,也許就不至於這個樣子。”
    我無言以對。我的親戚中也有人患有抑鬱症,但我之前就像Lucy那樣,一直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缺乏足夠的認識,直到我讀到羅伯特?恩克的故事。作為一種社會關係總和的生命形式,人們包括那些患了抑鬱症的人往往表面上顯得若無其事,甚至給人以開朗、熱情的印象,但內心深處卻長時間感到壓抑、憂鬱。在內心與外界的劇烈擠壓中,一些抑鬱症患者早上上班時還和同事有説有笑,下午就自己終結了生命。
    職業生涯中不得不面對的糟糕的醫患關係、身體變化導致的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疑慮,合力製造了發生在Rose身上的慘劇。現在,徐行、宋斌、Rose們用自己的生命驗證了書中的那個結論: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説,死不會是發自內心的決定,無法理解死亡真正含義的他們,也許只是覺得,死亡意味着不必再去面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選擇題。
    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革,以及由此帶來的個人自我認同感的混亂、大量無法排泄的負面情緒的堆積,是導致抑鬱症廣泛産生的重要原因。溫州動車事故之後,那條著名的“中國,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請等一等你的靈魂”的短評,直白地揭示出社會大變革年代無處安放的心靈糾葛。而對於那些看問題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最特殊、常年被問題壓着的人,特別容易形成嚴重的抑鬱。此外,缺乏運動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抑鬱症高發的原因之一。
    至於觸發抑鬱症的誘因,往往是一些看上去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情,比如工作中的升遷貶降、成功失敗,家庭中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這些誘因是如此之普通,以致於常常被人忽略。事實上,很多患有抑鬱症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病人。感覺內心缺乏動力或者失眠,不應該被經常誤認為只是身體的痛苦。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研究確認基因關聯抑鬱症 2011-05-27
雲南抗抑鬱症新藥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2011-05-13
吃減肥藥吃出抑鬱症 醫生提醒慎用 2009-03-23
專家&&:像對待感冒一樣對待抑鬱症 2008-11-26
父親也可能患上“産後抑鬱症” 2008-07-0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