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隱形兜底待破 結構性産品隱憂再起
2014-05-07   作者:涂艷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借助“隱形兜底”的抽屜承諾,各類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近年來大行其道,迅速成為投資者荷包的代理人。然而,信託、銀行和基金子公司等各類機構發行的産品參差不齊,個別機構也出現兌付危機的隱憂。近日,央行發布報告明確指出,應在風險可控情況下有序打破理財産品的剛性兌付。此舉除了凈化市場環境外,也警示投資者理性投資。今日起,本報將連續關注理財産品的剛性兌付問題,也為投資者選擇理財産品提供參考。

    從幾年前的上海某些銀行理財産品引發眾多投資者虧損,到內地富豪在香港外資行購買Accumulator發生巨虧,銀行理財産品遭遇投資者投訴已經不再是新鮮事,而銀行理財不是保險(放心保)庫也早被一些投資者知悉。
  節前,央行發布報告稱,應在風險可控情況下有序打破理財産品剛性兌付,而銀行作為理財産品的重要發布機構之一也將受到“牽連”。一切事出有因,或許正是多年來習慣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隱形兜底”形象,不少投資者對其信任有加,即便對一些並不承諾保本的結構性産品。然而,隨着市場化的推進,銀行固定收益類産品剛性兌付或將被逐漸打破,風險更高的結構性産品也隱憂再起。今天,我們從一樁銀行結構性理財産品的糾紛,看如何有效地挑選一款符合您投資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産品。

  “步步穩”變“步步捆”

  據了解,2013年1月,投資者苗先生在恒生銀行理財經理何小姐的推薦下購了買“步步穩”系列的産品。苗先生一次性投入411萬元,一年投資期滿後,虧損41.1萬元,不但沒有達到推薦時的預期收益率,本金反而虧損10%。
  據該産品公布的産品資料顯示,苗先生購買的恒生銀行“步步穩”系列理財産品是部分保本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保本比例為90%,挂鉤標的主要以基金、股票為主,多數産品投資期限在一年左右。産品會給出一個預期收益率,但在最壞的情況下,産品可能會虧損10%的本金。
  由於恒生銀行並不公開披露其理財産品的到期收益信息,因此對於恒生銀行到期的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實際收益情況,目前沒有任何統計數據。
  記者反復查閱一款同類産品説明書後發現,産品分四個季度觀察日,一旦産品滿足提前到期條件,投資者將獲得之前累積的投資回報。分別存在的潛在回報率可能是7.5%、5.625%、3.75%和1.875%。然而,對於其發生觸發事件的所謂“條件”,記者卻很難理解其具體含義。
  此前媒體報道苗先生有一定理財産品購買經驗的,其本身是具備一定風險意識,但最終在恒生銀行的理財銷售人員誇大收益回避風險的推銷下,選擇了部分保本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日前該投訴被浙江銀監局受理,等待處理結果。

  銀行理財産品並非保險庫

  苗先生的案例並非個例,近年來關於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投訴屢見不鮮,一方面是銀行的銷售經理出於業績考核壓力,通過誇大收益、回避風險的營銷手段誘惑投資者,令沒有相關知識和投資經驗的投資者選擇了不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産品。
  另一方面是投資者自身在選擇産品時,沒有仔細閱讀産品説明書,沒有充分意識到産品的風險,或明知有風險,但出於對獲取高收益的僥倖心理而忽略風險,當産品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時,會暗自慶幸投資成功,當産品出現虧損時,就開始投訴銀行,走上維權道路。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結構性理財産品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其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較低,投資者不要一味追求預期最高收益率而不顧産品風險,高收益背後必定對應的是高風險,這是投資鐵律,切勿盲目追高,也不要存在僥倖心理。對於沒有結構性理財産品投資經驗的投資者而言,應盡量回避該類理財産品。

  投資結構性産品須嚴守三項紀律

  銀率網專家提醒,即便是具備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在選擇結構性理財産品時,也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熟悉挂鉤標的,對於想要投資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投資者而言,最好選擇挂鉤標的是自己所熟悉的投資品種,自己對該投資品種的走勢有一定判斷,結合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計算方法分析,産品獲得預期高收益的概率是否較大,在做投資決策。
  其次,要看清保本比例,目前結構性理財産品以保本型居多,但一定不要認為保本就是100%保證本金安全,要認真閱讀産品説明書中的保本比例,有的産品為部分保本産品,如保本比例為90%,則意味着有可能出現虧損10%本金的可能性,不要輕信銀行理財經理對産品歷史收益的宣傳,如以前該系列産品均實現了預期最高收益率,或産品從未出現虧本現象等,要時刻提醒自己歷史收益並不能代表未來産品的實際收益。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結構性理財産品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這意味着即使本金全部虧損也是有可能的,因此收益類型、保本比例在購買結構性理財産品時一定要看清楚。
  最後要分散投資,結構性理財産品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相對較低,也有可能虧損本金,因此投資者在購買時,最好是作為資産配置的一部分,利用部分投資資金進行投資,分散風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寶寶收益下滑 投資者轉銀行理財 2014-05-06
七匹狼18億開店計劃暫緩 募集資金改投銀行理財 2014-05-06
銀行理財反攻餘額寶類産品 最高收益飆至7.5% 2014-05-02
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當固定收益忽悠 2014-04-30
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重回6字頭 2014-04-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