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五年非法集資109億余元
對象多是女性
2014-04-30   作者:沈路峰 陸建強 王莎  來源:現代金報
分享到:
【字號

    49億尚未追回 被害人數約為六千 吸金對象多是主婦

  近日,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5起集資類刑事犯罪典型案例,據統計,2009年至2013年五年間,寧波法院一審宣判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刑事案件總計192件,涉案金額達109億余元,至案發尚有49億余元無法歸還,涉及被害人人數約6000人。

  標會吸金對象大多以女性為主

  2009年至2013年,寧波兩級法院判處組織標會集資犯罪案件總計85件,其中寧海和奉化兩縣市共計74件,而且以女性被告人居多,79名被告人中63人為女性,佔79.75%,標會吸收資金的對象也大多以女性為主。
  “民間標會有兩種,一種是一個月一標,另一種就是‘日日會’。‘日日會’的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寧海法院刑庭趙睿利庭長説,“現代家庭中管錢的多為女性,而且也比較善於精打細算。因為高收入的特點,女性只看到回報,卻忽略了風險。這些受害人中,還有一部分是全職家庭主婦。”
  民間標會變相吸收公眾資金,且名目繁多,數量龐大,牽涉人員眾多,嚴重擾亂了金融管理秩序。2010年7月,寧海法院&&了《關於“日日會”會款引發的民間借貸糾紛處理意見》。通告稱,組織、參與“日日會”活動為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和詐騙等犯罪;因參會形成的債權債務關係,不受法律保護。

  受害人受高利誘惑風險意識淡薄

  由於受投資知識和能力的限制,退休老人、農村婦女、低收入者等弱勢群體偏好於出借資金賺取利息,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由於持有的資金有限,往往形成 ‘拖拉機戶’,即一個出借合同的錢往往是數十個親戚、朋友湊起來的錢,一旦案發,則形成了龐大的受害群體。”寧波中院刑三庭陸建強法官告訴記者。
  “這類人群看到高於銀行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率,在貪財心理和從眾心理的支配下,經不起誘惑,幾乎沒有任何防範心理,從而上當受騙。”他還説,“如被告人張忠軍等,以支付月息1分至8分的高額利息為誘餌,在不到三年時間裏,向90余名不特定公眾和5家單位非法吸儲累計9.9億元。”
  陸建強法官也&&,隨着經濟發展,城鄉居民的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手中的閒散資金增多,且子女教育、養老、醫療、子女婚嫁支出預期較高,居民的理財意識進一步增強,“期限短、利率高的借款成為一種投資方式,給非法集資活動帶來了大量的資金來源。”

  用於正常生産經營不作犯罪處理

  “寧波市中小型民營企業從民間融資的情況相當普遍,現在國家對民間金融逐步放開,個人或企業吸收資金主要用於正常的生産經營活動,有償還能力的,一般不作為犯罪處理。”寧波中院刑三庭錢副庭長向記者解釋説。
  寧波比較知名的曾發生資金鏈斷裂的“寶誠”、“唐鷹”等公司,都曾涉足民間借貸,由於借貸資金主要用於生産經營,屬於正常的融資活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對此也進行了明確,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三款規定,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用於正常的生産經營活動,能夠及時清退所吸收資金,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情節顯著輕微的,不作為犯罪處理。

  ●案例一

  被告人邱朝暉、王雄聞、胡玉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

  邱朝暉從2006年開始,使用宇海投資有限公司的賬戶,以較低利息攬儲,然後高息轉貸營利。他以銀行轉貸、建造隆順房産以及投資安徽多晶硅生産等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多人借款,數額累計達12億余元。至案發時止,被告人邱朝暉尚有1.7億余元無法歸還。

  ●案例二

  被告單位寧波市潤澤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被告人孫傑、孫雅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

  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被告人孫傑在經營寧波市潤澤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寧波保稅區宇傑貿易有限公司等公司期間,以公司缺少周轉資金、驗付銀行信用證等為名,以個人名義或以單位名義採用借款並承諾支付3%至10%月利率的手段,對外向30余名社會不特定人員及企業吸收存款,累計達3.3余億元。

  ●案例三

  被告人於忠芹等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

  2012年5月,常利民在寧波市江東區註冊成立了瀋陽市黎航密封材料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並以瀋陽市黎航密封材料有限公司擴大生産經營為由,聘用被告人於忠芹等為其在寧波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從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11日期間,以高額利息為誘餌,採取與投資者簽訂借款協議的方式,在寧波範圍內發展客戶共計78人,共吸收公眾存款人民幣(6.2520, -0.0013, -0.02%)3416200元。

  ●案例四

  被告人陳琴花非法吸收存款案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被告人陳琴花為牟利,未經中國人民銀行[微博]批准,以民間標會形式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其間共組織由其鄰居、朋友等30余名會員參與的民間標會36隻,以首會、捧會等形式非法吸收資金達人民幣4900余萬元。2009年6月29日,被告人陳琴花因資金無法周轉等原因,致使其組織的民間標會倒會,造成會員損失共計人民幣2000萬元以上。

  ●案例五

  被告人田則仕集資詐騙案

  2005年下半年以來,被告人田則仕因賭博、借款糾紛等原因欠下鉅額債務。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田則仕明知沒有償還能力,仍隱瞞債務情況及償債能力,以投資需要資金、虛設奉化市雙湖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等為幌子,採用借款、組織會等形式募集資金共計約人民幣7584.9萬元,歸還約人民幣2446.815萬元,其餘約人民幣5138.085萬元主要用以支付高額利息、個人債務等,至今無法歸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監管層警惕網貸平台涉非法集資 銀監會牽頭啟動P2P監管 2014-04-22
以擅自公開發行證券罪取代“非法集資”罪 2014-04-15
“非法集資”罪名應該取消 2014-04-15
“網絡版非法集資”亟待監管 2014-04-14
和諧租車董事長非法集資主動投案 黃曉明曾代言 2014-04-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