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債市調整,一度衝擊了此前債基高速發行的節奏。今年二季度以來,新基金髮行再次減速。
進入4月以來,基金公司上報新産品速度首現降溫跡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3月31日至4月4日,公募基金上報産品數量僅兩隻,明顯異於慣常節奏。
事實上,通過今年新發基金和仍處申報期的新産品發行計劃,也能看到各大基金公司的産品脈絡。華夏、嘉實、易方達等公司仍在發力貨幣基金,銀行渠道未見其身影。此外,亦有小型基金公司透露,相比去年,今年産品發行將減少一半之多。
大基金公司産品發行降溫
2014年初,貨幣基金的吸金效應繼續膨脹。開年剛剛兩周,天弘基金餘額寶規模已超過2500億元。規模衝動之下,各大基金公司再度加快貨幣基金髮行速度,嘉實、富國、信誠、招商等基金公司上報的貨幣基金相繼獲批。另一方面,帶有打新功能的混合型基金強勢佔據各大銀行渠道,諾安優勢行業混合開啟末日比例配售,招商豐盛等混合型基金首發規模頻頻突破10億元大關。
然而,好景不長。進入4月以來,基金公司上報新産品速度首現降溫跡象。數據顯示,截至4月12日,嘉實基金(博客,微博)共發行兩隻産品,今年3月發行的嘉實活錢包貨幣市場基金已經對接京東“小金庫”,助力嘉實基金互聯網金融布局;另一隻嘉實泰和混合型基金,則是由嘉實泰和封閉式基金轉型而來。今年以來,在銀行渠道上仍未見嘉實新基金的身影。
易方達基金的發行腳步也明顯放慢,目前僅上報了兩隻貨幣基金及一隻混合型基金,但截至目前尚無新基金面世。
華夏基金與上述兩家大型基金公司步調基本一致,該公司上一隻産品華夏財富寶貨幣基金還得追溯到去年10月份。而在2013年,嘉實及易方達基金均發行了10隻以上産品,排在業內前列。
互聯網金融布局導致大基金公司戰略發生轉向,或是其推遲新基金髮行的主要原因。華夏基金某分公司人士&&,今年無論是與財付通的合作,還是華夏直銷渠道活期通貨幣基金的規模增長,都是不錯的成績。
此外,去年基金公司的布局成效以及新基金留存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今年新産品的發行計劃。2013年初蜂擁發行的短期理財基金縮水嚴重,工銀瑞信60天理財、華夏短期理財21天等短期理財基金如今的剩餘份額均不足首發時的10%。2013上半年扎堆發行的債券基金,也踏錯節拍,使得基金公司今年在産品發行時更為謹慎。
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人士此前曾稱,去年公司在債市高位發行的債券基金遭遇不同程度的虧損,今年還在做銀行渠道的安撫工作。
在華南某基金公司人士看來,大基金公司到目前為止新産品發行放緩,或與其渠道戰略轉變有一定關聯。“去年大基金公司發行井噴的主要原因是,《關於深化基金審核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實施後,新基金審核通道取消,公司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自行決定上報數量和類型,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去年新基金髮行節奏;同時,面對新形勢,基金公司擔心別的公司快速發行搶佔銀行渠道。而經過去年一年的布局,基金公司的渠道地位進一步鞏固,今年或維持正常的發行節奏。”
一位接近華安基金的人士透露,今年已經發行兩隻新産品,今年産品發行節奏計劃與去年持平。
2014年還沒有新基金問世的易方達基金人士也&&,接下來馬上會有新基金推出。在貨幣基金收益率下滑的大背景下,大基金公司是繼續專注互聯網貨幣基金,還是快速回歸股票基金髮行市場,很快應會知道答案。
基金公司持續營銷態度各異
此外,目前已有中小型基金公司明確&&,相比去年,今年産品發行數量將減少一半。
華南一家
“60後”(排名第60位以後)基金公司去年發行了包括分級債基、貨幣基金在內的四隻産品。談及今年的發行計劃,該基金公司人士稱,公司打算將産品發行數減少50%。
戰略調整是上述基金公司新基金髮行減少的主要原因。“去年公司公募業務與專戶、子公司業務並重,減少新基金髮行,與今年公司制定的戰略布局有關。”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稱。該人士認為,自己所在公司已經屬於次新基金公司中較為看重公募業務的。
“平安大華基金去年將全部精力投入子公司業務,只發行了一隻貨幣基金,財通基金專註定增及期貨對衝等子公司業務。”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稱,次新基金公司從去年開始,戰略就已經轉向,包括自己所在公司在內的多數小型基金公司今年或將延續這一趨勢。
不止小型基金公司,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亦透露,今年公司有意將新基金髮行數量減半,重點業務轉為持續營銷。首發成本過高,是其縮減新基金髮行主要考慮的因素。“基金首發的信息披露和材料印刷等各種物料費,就達百萬元之多,持續營銷至少可以降低這部分成本。”該基金公司人士&&,今年3月,公司已經為旗下一隻股票型基金開展持續營銷。
不過,並不是所有公司都看重持續營銷。上述華南“60後”基金公司稱,年初公司給旗下貨幣基金做過一段時間持續營銷,最終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反而是前段時間貨幣基金收益提升之後,規模迎來增長。
華安基金某渠道部人士也&&,去年權益類基金業績較佳,今年以來,更多的銀行有意願開展基金的持續營銷業務,但是持續營銷的效果不及去年。“去年上半年債基持續營銷帶來的增量比較大,今年股票基金持續營銷,量始終起不來。”
上述華夏基金人士亦稱,事實上公司並不看重持續營銷業務,這塊業務也不是今年的重點工作。“按常規理解,不斷開展持續營銷工作,是基金公司規模增長一個較為正常的途徑。但是考慮到營銷效果,持續營銷往往只能帶來幾億的規模增量,這樣的增量對於小公司可能有價值,但對大基金公司來説,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