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興銀行4高預期收益産品收益為0
2014-04-08   作者:曹蓓  來源:證券日報
分享到:
【字號

    長達數頁的産品説明書,鋪天蓋地的專業術語,理財顧問快速流利的介紹,這些明顯超出一般投資者接受能力的理財産品,讓預期收益率成為投資者判斷理財産品的重點。
  銀率網統計顯示,2013年到期的人民幣理財産品共計39727款,其中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理財産品為27277款;171款産品未達到預期收益率,6款産品實際收益為零。
  法興銀行官網公布的已到期産品收益顯示,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從2012年至今的97款結構性理財産品中,16款産品的到期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未達到1%,4款産品收益率為0。
  “外資行一些浮動收益的理財産品聽起來收益率是挺高,但他們做的基本是波動性理財産品,很多是挂鉤海外市場,實際上可能發行了很多期,只有兩三期可以達到預期收益率”,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逾10%的高預期收益

  即便中資行今年以來在理財産品市場上持續發力,但是在標明預期收益率超過10%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外資行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仍然是“主演”。
  數據顯示,3月份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綜合排名中,外資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最高。在投資期限為一年以上的理財産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9.16%。
  銀率網目前在售的銀行理財産品中,預期收益率超過10%的包括:廣發銀行的一款中期産品“歡欣股舞”2014年第13期人民幣理財計劃,預期收益率為10.25%;花旗銀行2014年第4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賬戶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為14.00%;滙豐銀行匯享天下-一年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産品,到期保障90%本金,預期收益率為10.02%。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銀行理財市場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下行趨勢。而在量價齊升的2013年12月,投資期限在6個月至1年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排行榜中,滙豐銀行為11.01%,花旗銀行和星展銀行均為10%;1年以上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中,法興銀行達到21.24%,東亞銀行為12.92%,平安銀行為10%。

  理想與現實的過山車

  看起來很美的高預期收益理財産品,很多時候最後的實際收益率不到1%,這猶如給投資者畫餅充饑。
  銀率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共有172款産品未達最高預期收益率,其中6款人民幣理財産品實際收益為零。
  上述未達預期理財産品中,89%為結構性理財産品,挂鉤匯率和大宗商品的理財産品未達標産品數量較多。
  根據統計,6款收益為零的到期産品均為人民幣保本浮動收益類結構性理財産品,4款産品挂鉤大宗商品,2款産品挂鉤指數。
  其中,預期收益率與實際到期收益率差別最大的為法興銀行的一款“2011年1.5年期股票指數挂鉤人民幣投資産品(2011年10月19日至11月11日)”。該産品預期收益率為10%,而實際收益率為0。
  記者登錄法興銀行中國官網查閱發現,法興銀行定期公布的已到期産品收益顯示,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從2012年至今的97款結構性理財産品中,16款産品的到期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未達到1%,4款産品收益率為0。
  像這樣預期收益率和實際收益率天壤之別的外資行理財産品並不在少數。
  銀率網數據顯示,在1月份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産品中,東亞銀行的一款“牛熊雙盈14高增長區域指數基金VI”産品,最高預期收益率為13.72%,銀率網分析師依據東亞銀行公布的産品收益數據測算,該産品的實際收益率為2.58%,相差超過10個百分點。
  “很多預期收益率很高的結構性理財産品,要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條件很苛刻,預期收益率只是産品設計部門根據模型得出的數據,而外資行多是聯手海外的投行最後確定預期收益率,這是在相對理想的情況下才能達到,但市場卻是極其多變的”,一位外資行的理財經理&&。
  “一般情況下,這些浮動性産品投資的都是我們認為近期會有好的表現的標的,從大的方向來看我們看的是比較準的。當然也存在例外,比如黃金市場的波動連很多國際金融機構事前也沒有想到”,星展銀行的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我們有款産品的最高預期收益率是8%,具體要看産品的表現,前幾期實際到期收益率平均可以達到6%,但不能跟您做任何保證”,東亞銀行的理財經理向記者這樣介紹。

  高預期收益率的背後

  為什麼會出現預期收益率和實際收益率相差那麼大的情況,高收益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是如何確定的,高預期低實際的背後僅僅是市場的因素嗎?
  業內分析稱,對於預期收益的計算,要通過衍生品的模型,一般需要數十個甚至上百個變量參數。在這些變量參數中,除了利率水平、股票的價格、産品期限等可以確定的參數外,還包括許多不確定的預期參數,比如銀行對市場波動性的一系列預估等。這些預期完全取決於銀行對市場的經驗和預判能力,也是最能體現銀行差異和優勢的地方。
  銀行將通過歷史參考、模擬測試或預估的數據代入衍生模型中進行計算,得出可能的收益範圍,而最高預期收益率就是計算所得收益的最大值,更多時候這僅僅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被銀行巧妙的放大了。
  “不夠專業的投資者往往都看不太懂理財産品説明書,而理財經理介紹的時候又使用很多專業的術語。在這種情況下,超高的預期收益率水平更多的時候對於投資者來講是一個陷阱”,在一家銀行網點一位理財超過十年的投資者這樣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加拿大去年11月貿易逆差遠高預期 2014-01-08
招行産品屢被曝未達最高預期收益率 2013-12-13
中國房地産泡沫問題在於高預期 2013-06-21
中國房地産泡沫問題在於高預期 2013-06-21
152理財品未達最高預期 銀行經理自曝"假挂鉤" 2012-12-1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