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玉器琢磨業已是近黃昏
2014-04-01   作者:梁康然  來源:大公網
分享到:
【字號

    玉不琢,不成器。曾幾何時,香港玉器師傅憑精巧的手藝獨 步全球,毋論翡翠抑或廉價玉石飾物,産品雄踞全球近90%的市場。時移世易,本港玉石師傅人數從高峰期銳減90%,且幾乎無新人入行,即使仍然在業內打拼 的,亦抱?“做得一日是一日”的遲暮心態,有從事雕琢50年的老師傅更不諱言,香港玉器打磨行業正步向黃昏。  
    香港玉器行業在二戰後穩步發展,輝煌時期全港的玉器師傅逾1000人,製成品暢銷全球。“60年代尾,普通人平均月薪約500元,做珠寶玉石金 飾師傅月入可達800至1000元。”玉器師傅鐘文就在這個時期入行,他笑言:“那年代家長不太注重教育,只求子女有一門手藝。”

  為滿足感自立門戶

  鐘文本來學打金,轉做打磨玉器,全因其倔強的脾氣。他説:“我14歲在親友安排下學習打金,約10年後更獲老闆信任,當上打金工場的廠長,有訂 單來,就安排下屬設計,有次接到一份為玉器鑲金的訂單,可是工場內無人能做出令人滿意的産品,我一氣之下,決定自己親手去做。結果發現琢磨玉器比打金更花 心思,更有滿足感,自此便開始自學玉器設計和琢磨。”
  為了滿足個人興趣,以及成為老闆的夢想。鐘文毅然放棄穩定的廠長工作,在長沙灣租用地鋪自立門戶,開辦“前鋪後廠”的玉器店。那地鋪不足200呎,玉器工場亦大概只有50呎左右,但地方雖小,卻曾經容納多達5名玉器師傅一同工作。
  “在長沙灣開鋪,主要做街坊生意。80年代至2000年間玉器生意都不俗,營業時段店內都坐滿人,雖然有些人只是把玉器店當成街坊聚腳點,但最重要有人流。有時本來只是來閒聊的街坊,看到鄰居買了精緻的玉器,結果亦心動幫襯。”
  説到生意巔峰年代,鐘文喜笑顏開,直言只靠自己雙手無法完成所有訂單,不得不聘請玉器師傅幫手琢玉。問及近年生意,鐘文從喜轉愁,一面無奈地 説:“最惡劣的情況,試個整個月也沒一宗買賣。沒法子啊,熟客光顧多年,想買的玉器都幾乎買齊,購玉意欲大減,加上長沙灣區人口老化,消費力低,沒太多閒 錢買玉器。”

  師傅轉往內地當導師

  生意大跌,鐘文旗下玉器師傅也難以維持生計,各散東西。曾經響徹打磨雕琢聲音的熱鬧工場,現在只餘下鐘文一人支撐。“香港工業北移,玉器生産亦 一樣,許多玉器師傅都轉往內地的玉器廠當導師,培訓下一代,反而香港幾乎無新血入行,玉器師傅更是買少見少。”鐘文説,仍然在香港工作的玉器師傅估計僅得 100人。
  種種現實情況,似在訴説香港玉器琢磨業已無力回天。鐘文卻沒有想太多,只是堅持身為玉器師傅的本分,至今仍然不斷在學習最新的玉器雕琢及鑲嵌技術。他在2000年引入電腦系統,協助玉器設計,又研究玉器的潮流走向。
  這份堅持,無意間使鐘文找到自己的出路。“由於店內的玉器都是我親手製造,只此一件,市面無法找到相同的,可説是獨一無二的精品。而且我又可以按照顧客需要,度身訂造玉器。近期,透過客人間口耳相傳,每個月都有1至2名新客。”他説。
  雖有新客源,但所帶動的生意始終有限。鐘文坦言已有結業的心理準備:“結業原因大概有2個,一是年紀大、身體健康出問題,二是玉器店連基本成本 也無法維持。不過能做一天,我還是會做一天,因為玉器既是一門生意,也是一門藝術,當你親手將一塊毫不起眼的原石,琢磨成心目中的形狀、磨出稱心如意的造 型,當中的滿足非筆墨可形容,也不是可以用金錢代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收藏愛好者收藏玉器謹防四大誤區 2014-01-06
瑪瑙收藏價值是否趕超玉器 2013-08-20
辨別玉器質量的五種簡單方法 2013-08-06
珠寶玉器正成為安全投資新避風港 2012-11-05
新疆玉器珠寶市場颳起彩色風 2012-11-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