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監管層&&了優先股試點、新股發行以及創業板再融資等政策,短期市場風格偏向藍籌。一方面,優先股催化大盤股的脈衝行情,這在上周五、本週一已經得以明顯體現,高ROE、凈值附近的金融、地産、建築、交運、電力等行業率先發行優先股的可能性較大;另一方面,小盤股階段性承壓。創業板IPO門檻降低、範圍擴大將顯著增加供給。短期更為強烈的供給衝擊來自創業板定向增發,據統計,目前90%以上的創業板公司符合定向增發條件。
中期而言,去年底以來,風險點逐漸暴露,國內風險偏好趨勢性下降正在形成,這將在今年乃至未來幾年影響大類資産表現。
首先,從國內基本面來看,我們繼續看淡中期經濟增長,這也是目前市場的主流預期,其中基建和地産是最大的邊際變量。
基建投資方面,2014年,能力上受制於地方政府債務壓力,意願上受制於地方政府考核機制改變。2013年,在産能投資繼續放緩的背景下,基建投資是托底的着力點,全年基建投資增速為21.8%,為2006年以來次高水平。2014年,由於防範債務風險的需求,即使在經濟下行超政策容忍底線的背景下,托底的力度仍將是有限的。意願上,由於地方政府考核機制變化,“地方GDP錦標賽”向“改革錦標賽”轉變,通過基建投資拉升GDP的動力顯著下降。
房地産投資很可能在結構分化中繼續放緩。對於房地産投資,我們的判斷出發點是合意的投資水平取決於銷售前景。2013年,住宅銷售面積增速達到17.5%,是對2011、2012年地産需求被壓制的補償,但高房價和按揭貸款利率持續提升將促使住宅銷售面積增速向潛在需求增速中樞進行均值回復,預計2014年地産銷售面積增速將出現顯著下滑,今年前兩個月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2%。
其次,信用風險逐漸暴露,社會風險偏好將趨勢性下移。去年下半年以來,信託兌付風險發酵,從年初的中誠信託事件,到11超日債成為首例債券違約,再到最近浙江房地産企業和山西鋼鐵企業陷入財務困境,顯示在經濟走弱背景下,包括信託、貸款、債券等各類資産均面臨較大的信用風險。展望二季度,信託、城投債等或面臨一定集中到期的壓力,預計仍將主要集中在礦産、房地産以及鋼鐵行業等産能過剩領域,信用風險事件發生或給短期市場情緒帶來負面影響。
最後,人民幣階段性貶值,觸發風險點。人民幣延續貶值趨勢,上周中間價貶值129BP,即期匯率貶值748BP,連續三日即期匯率偏離中間價1%以上,是波幅擴大後首次突破1%。結合年初以來經濟增速下滑、新增外匯佔款回落的因素,人民幣匯率或繼續維持弱勢格局。
人民幣貶值預期將觸發兩個風險點:一是對房價産生壓力。據瑞銀證券統計,從新興市場的經驗來看,本幣匯率貶值,無疑對國內房價造成下行壓力,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台灣地區與韓國。二是大宗商品融資套利可能難以為繼,主要表現在融資銅暫停造成的資金鏈斷裂。如果人民幣不斷貶值,進口銅的價差將被不斷拉大,未來融資銅的需求受到抑制,貿易商很可能迫於資金壓力而拋售銅庫存,融資銅風險再起。
基於風險偏好趨勢性下移的判斷,我們認為,各大類資産將表現出低風險資産跑贏高險資産的特徵。一般而言,固定收益品表現將好於權益類資産;固定收益品中,高等級品種表現將好於低等級品種;權益類資産中,低風險特徵的股票(相對低估值、高流動性)表現將好於高風險特徵股票(高估值、低流動性)。
具體到品種,基於中長期的配置,我們首推大盤轉債,其兼具進攻防守,包括國電轉債、石化轉債等;固定收益品,建議關注分級基金中流動性較好的A份額,以及長久期高等級債券和債券ETF;權益類資産中,關注估值低、股息率高的類固定收益品以及消費類白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