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下滑,澳元産品收益率普遍超過6%,但業內人士提醒,不懂匯率的投資者最好謹慎購買外幣理財産品,量力而行。
近日,央行第三次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幅,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也由1%擴大至2%。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發現,沉寂多年的外幣理財收益開始飆升,一些挂鉤美元的銀行外幣理財産品收益率節節升高,這讓不少投資者們又將視線投向了外幣理財市場。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不懂匯率的投資者最好謹慎購買外幣理財産品,量力而行。
外幣理財收益率走高
據了解,自春節過後,隨着國內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得到逐步緩解,以餘額寶為首的貨幣基金以及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年前動輒6%以上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已不再常見。相反的是,隨着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下滑,部分外幣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則節節攀升,澳元産品更是普遍超過6%。
據悉,自2月18日人民幣開始貶值以來,截至2月的最後一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盤中最低6.1808,人民幣對美元從年初至今已經下跌了1.54%,這個幅度超過了2013年全年漲幅的一半。
記者看到,目前各銀行的短期美元理財收益大相徑庭,大部分銀行短期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3%左右,僅有部分在1%-2%。但最近,工商銀行調高到4%以上,興業銀行産品預期收益率達到4.9%,最高的中信銀行達到了5.7%。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某銀行發售的一款固定收益型澳元理財産品,收益高達7.2%。“最近一段時間,前來櫃面諮詢外幣理財産品的客戶數較春節前有明顯提升。”某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以往外幣理財收益率都較低,去年收益率還多維持在2%-3%,今年才漲上來的,目前的銀行理財、互聯網理財收益均在下滑,外幣理財的高收益率十分受到消費者歡迎。
記者查詢部分商業銀行網站發現,如上述客戶經理所言,許多銀行近期發售及在售的外幣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較去年均有大幅提升,同時在外幣理財中,與美元相關的理財産品較前期漲幅較大。
投資者需量力而行
“今年以來,美聯儲已逐步退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此舉導致多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匯率大幅波動,而美元等部分發達國家貨幣則出現升值預期,美元資産成為國際資本追逐的對象,並由此帶動相關産品的預期收益率上漲,”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師指出,近期外幣理財産品收益走高與美元比值上升不無關係,“銀行拿了外匯投向海外市場,理財産品收益才會隨着提高。”
那麼,投資外幣理財産品一定要持有外幣嗎?某國有銀行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只要通過匯率折合人民幣購買外幣理財産品就行,非常方便。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存在收益上漲的預期,但是外幣理財較高的門檻還是讓一些投資能力較弱者無能為力。以某股份制銀行為例,投資門檻為8000美元,某國有銀行的投資門檻為9000美元,“這對已經開始習慣餘額理財的投資者來説,確實不是誰都能參與得了的投資方式,”某理財專家還特別提醒投資者,如果本人對外幣理財一竅不通,最好不要購買外幣理財産品,購買一些自己擅長的領域的産品會更好。
“長期來看美元走強的可能性較大,可以適當購進,在配置上以中短期為主。”上述國有銀行理財經理建議,對中長線的個人投資者來説,人民幣資産仍是最合適的投資品種。
“外幣産品多為金融衍生品,在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確實能獲得不錯的收益,但如果人民幣升值就很有可能出現零收益甚至是負收益。”上述專家講到。
“上述外幣理財走高的情形並不意味着外幣理財市場的整體回暖,目前主要外幣的利率水平仍處於低位,匯率風險依然不容忽視。”該專家提醒,如果對購買的外幣産品的投資領域、方向等並不熟悉,最好不要盲目追逐高預期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