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融大佬喊話監管互聯網金融
2014-03-04   作者:李靜瑕 杜卿卿 蔡胤 張靜 秦夕雅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字號

    傳統金融大佬們的齊聲“喊話”,令互聯網金融迅速成為兩會熱詞。
  “我還是原則上贊成央行負責人的有些表態性發言,就是總體來説要適時創新,再觀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監事梅興保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互聯網金融首先要分清誰來管,建議由央行牽頭。
  “這不是一句套話,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只要實質是金融活動,就應該納入金融監管範疇。互聯網金融明顯還是金融行為,它和現有金融法規的關係確實需要厘清。”全國政協委員、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對本報&&。就在昨日,楊凱生被銀監會聘請為特邀顧問。
  參加兩會的傳統金融界人士對互聯網金融密切關注的背後,則是餘額寶類理財産品、P2P網貸平台等多種互聯網金融形態近年來的大發展,這也引發兩會提案的聚焦。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在提案中建議,明確監管主體、從法律法規層面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立法力度,加快信用體系建設等。
  在傳統金融大佬們“喊話”倡議監管的同時,監管層與互聯網金融也開始頻繁回應,比如P2P行業就表達過“求監管”的意願。央行副行長李東榮昨日亦&&,央行支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目前針對互聯網金融很多部門正在做調查,發揮它的正面作用,需要規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百度集團CEO李彥宏昨日則對媒體&&,互聯網從業者都不是金融專家,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

  交鋒與爭議

  “餘額寶就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突出現象,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數額很大,而且牽涉的客戶也很龐大,所以一定要慎重對待。”梅興保稱。
  對於餘額寶,全國政協常委、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餘額寶,我不太清楚。剛剛我問記者,記者告訴我,有8000萬人(在用)。”在談及監管時,劉明康反問在場記者,“你們不覺得現在應該加強有效監管嗎?”他還笑稱,“我也還在學習中。”
  當前,各種“寶類”理財産品規模迅速成長,被外界視作對傳統銀行的一種挑戰。由於其背後的貨幣基金80%~90%的投資標的為銀行同業存款,更是引發“空轉”爭議。
  事實上,“寶類”産品一般吸引的是銀行的活期存款用戶,通過貨幣基金再投向銀行同業存款。對銀行而言,這部分負債結構的變化,使銀行的負債成本從此前的活期利率0.35%,上升到了前一段時間的6%以上。
  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銀行本已承壓,如今“寶類”産品進一步助推了銀行的負債成本。在此背景下,近來就有銀行業人士建議,將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貨幣基金存放銀行的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為同業存款,並按規定繳納存款準備金。此建議一出,再加上有媒體評論員稱餘額寶為“吸血鬼”,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業內有觀點認為,對餘額寶類的監管,應該先厘清風險,根據其風險來制定監管政策,而不是僅從銀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梅興保則&&,既然是做金融,應該尊重金融業的發展規定,比如它有一些存款的功能,要有存款準備金。
  “餘額寶的錢,用來投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存回銀行,這個一圈,錢成本升高了,對實體經濟沒有任何意義。現在銀行活期存款利率沒有放開,管制着,儲戶肯定要尋找比較高的收益。”馬蔚華昨日&&,若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利率放開,餘額寶的盈利空間會變小。
  “寶類”理財産品引發的交鋒,還體現在各家銀行也在低調布局自己的“寶類”産品。如工行僅在浙江分行開展“寶類”理財,中行對其“中銀活期寶”産品,也並未做大量公開的宣傳。
  與互聯網上的“寶類”産品相比,銀行的“低調”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某大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如果大面積做宣傳,意味着會有大規模活期存款客戶將轉至銀行的“寶類”産品,提高成本不説,此前可以用於算作存貸比的一部分存款,也將轉為同業存款,銀行貸款將面臨收縮。
  隨着市場資金面的寬鬆,近期“寶類”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已經開始下降,不少産品的收益率均跌回“5”時代。不過,在行業人士看來,“寶類”理財的收益率保持在3%~4%,對大部分投資者而言,仍具有吸引力。而縱觀銀行理財産品,儘管部分産品風險並不大,但是投資者5萬元的門檻至今仍未打破。
  “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一類互聯網金融,與銀行並非對立關係。”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鍔生日前對媒體&&,互聯網金融對於推動利率市場化是有幫助的。
  全國政協委員、平安銀行武漢分行行長萬安培昨日也對本報&&,目前各界在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産品的關係上,強調了太多的對立,銀行應該主動跟互聯網公司“交朋友”。

  收編與監管

  “由於監管主體、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造成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隨意跨越經營"邊界",超出自身風險管控能力生長,容易滋生蘊藏新的金融風險。”閆冰竹在其提案中&&。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各類互聯網金融形態不斷涌現,並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跨界”經營的模式也越來越多。
  “我承認會有風險。”李彥宏昨日對媒體&&,互聯網從業者都不是金融專家,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
  “互聯網金融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它跨行業、跨業態。證券的、保險的、銀行的、非銀行的,跨度很大,所以監管的難度很大,而且涉及技術平台,涉及現在的通訊業和信息技術産業。”梅興保&&。
  梅興保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要先分清誰來管,央行要首先擔當起這個責任。至於怎麼管,首先是央行來牽頭,來規劃和設計出一些制度。
  對於互聯網金融目前重要形態之一的P2P網貸平台的監管,央行此前也提示過行業的風險紅線: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存款。本報此前曾報道稱,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併發起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舉行的P2P網絡借貸企業座談會上,各企業也針對行業監管提出了建議。
  “在過去的半年多,我們看到所有的P2P企業都陷入了"牌照饑渴"的狀態。”積木盒子聯合創始人魏偉此前&&,實際上,P2P行業中大部分企業都充滿着對監管的渴望,然而在監管主體未明確的情況下,距監管政策的落地也還相距甚遠。
  “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穩定金融市場秩序,已迫在眉睫。”閆冰竹建議,明確監管主體,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系,理順各類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業務範圍,並在此基礎上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體、監管對象和監管範圍。
  萬安培昨日則對本報&&,由於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産品一次性集中了鉅額資金,監管機構應重點關注,及時跟進,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互聯網金融應該主動接受監管部門監管,也應該積極跟銀行溝通,心平氣和坐下來,三方共同討論風險和收益,共同推進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萬安培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楊凱生:互聯網金融不能出了事再談監管 2014-03-04
互聯網金融“納入監管”並非空話 2014-03-04
李東榮:央行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 2014-03-04
互聯網金融倒逼存款利率放開 2014-03-04
多位委員疾呼強化金融監管 2014-03-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