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餘額寶去年給天弘基金帶來近2000億的規模,卻沒有給公司帶來可觀的盈利,相反,其去年整體虧損逾240萬元。
從原先一個規模不足百億的小公司,在不到一年裏時間裏晉陞為行業老大;從原本默默無聞到市場耳熟能詳,一個“寶”産品讓天弘基金在2013年順風順水、如日中天。不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雖然餘額寶去年給天弘基金帶來近兩千億元的規模,卻沒有給公司帶來可觀的盈利,相反,其去年整體虧損逾240萬元。
在物産中拓發布的非公開發行預案中,天弘基金2013年盈利情況(未經審計)曝光。公告顯示,2013年天弘基金營業收入約達3.1億元,比2012年增長1.73倍。由於天弘基金其他公募産品規模變化不大,收入的主要來源應來自餘額寶規模的迅猛擴張。但是,收入劇增並沒有令天弘基金獲得盈利。據物産中拓公告,天弘基金2013年虧損244萬元。特別是餘額寶於2013年下半年正式面市後,天弘基金更是從同年上半年的盈利狀態變為了虧損。
對於公司的虧損原因,有報道稱天弘基金餘額寶相關人士解釋道,這主要歸因於公司對IT系統一期項目投入進行了一次性攤銷,餘額寶項目本身是盈利的,且盈利狀況將會在今年得到體現。不過,上海證券報記者於26日致電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周曉明,周曉明卻&&,公司並未對虧損現象進行研究。
齊魯證券高級基金分析師馬剛認為,天弘基金對“IT系統一期項目投入進行了一次性攤銷導致公司虧損”的説法值得懷疑。因為硬體算固定資産,軟體算無形資産,按現行會計準則,可以逐年提前折價或攤銷的。所以,沒有一次性之説。
“銷售費用和人工費用較高或是造成去年公司虧損的主因,但是,公司的固定資産折舊、房租、無形資産攤銷等有多大數量,不看報表,不好想象。”馬剛稱。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猜測,天弘基金業務發展太快,公司人工費用上升或是公司虧損的原因之一。但是,一位熟悉天弘基金的人士指出,天弘的用工人員並未在去年出現大規模擴張。同時,公司為降低物業成本,已將公司地址從北京金融街搬至了租金稍低的月壇北街。
該人士補充道,餘額寶的核心優勢在於渠道,而天弘基金對餘額寶收入的分成比例較少或是另一重要原因。
“由於尾隨佣金過高,新發貨幣基金通常情況下難掙錢。不過,基金公司為了衝規模,或許賠錢也樂意。”這位人士如此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