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名優茶價格出現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之間,卻唯獨雲南普洱茶繼續保持上漲態勢。是什麼讓普洱茶如此受人關注、漲勢驚人呢?
去年以來,由於受到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藝術品市場呈價格調整態勢。其中,高檔名優茶價格出現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之間,卻唯獨雲南普洱茶繼續保持上漲態勢。而長久以來,普洱茶這種可以喝的“古董”都是茶葉收藏的主要形式,是什麼讓普洱茶如此受人關注、漲勢驚人呢?為此,記者走訪了上海虹橋古玩城的茶葉收藏市場,意圖一探“普洱茶”的究竟。
有些漲“瘋”了
在古玩城記者了解到,2013年可謂是普洱茶從2008年低點以後輝煌的一年。“2005年以前普洱茶大多是幾十元一斤,可現在呢,動輒就有十倍的漲幅。”原品圓茶店的老闆朱慶傑不無感慨地告訴記者:“真是有點瘋漲了。”
比如大益03六星班章這款茶,從2012年底的6000元/餅漲到如今的60000元/餅,以10倍的漲幅領跑了2013年的普洱茶市場。而其他諸如雨林騰蛟起鳳、下關岩韻、潤元昌珍品紅印等“知名高端品牌”,都在上市後不久便從數千元的價格飆升至幾萬元甚至更高。
“應該説,是有一部分炒作的情況。”朱慶傑還告訴記者,隨着普洱茶市場的逐年升溫,各類普洱茶的紀念餅、生肖茶價格也跟着節節攀升。就説生肖餅,很多茶企慢慢地已經把其作為每年一批的常規茶産,比如大益的蛇餅最開始開盤價三四千左右一件,如今一件的價格已經漲到了1.8萬元;又如虎餅,剛上市時一件價格在四五千元左右,目前價格更是達到了4.2萬元/件。而隨着2014年生肖茶(馬餅)的紛至沓來,成千上萬元的價格“傳奇”仍在延續。
普洱茶的歷史階段
那麼,剝去炒作的外衣,究竟什麼樣的普洱茶才真正具有收藏的價值呢?這可以從普洱茶的年代劃分談起。
據了解,茶史上把1733年普洱府同慶號茶莊開張到新中國成立之間生産的茶稱為號級茶。如今的茶餅收藏一般來説也就以1733年為上限,在此之前的所謂高古茶基本已退出市場流通。號級茶由老字號茶莊經營,它的特點是:原料都是喬木生,茶樹由種子種植,沒有扦插,茶餅製作中沒有其他茶種混雜。加上當時還沒有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污染,保證了號級茶的口味純正、豐富。茶餅的好壞取決於植物學、製作工藝、流通包裝和倉儲過程這幾個方面。號級茶憑藉其完全傳統的手工製作工藝、優質土壤和氣候條件,成為普洱茶中的“貴族”。
直到1970年初,開始大規模拼配,這期間的茶就是印級茶。這段時間普洱茶生産由國有茶廠取代老字號茶莊,生産的茶餅用印有“茶”字印的茶紙包裝。雖然方法已經不是老方法,但由於原料仍為種生型普洱茶樹,加之是精采細作,製作講究,整體水平也還不錯,成為普洱茶中的“金領”。
大規模推廣扦插茶時,普洱茶的原材料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期。而以1972年中國土産畜産進出口公司雲南分公司正式成立為標誌,由七子小黃印所開創的普洱茶大規模大範圍拼配法漸成主流,也改變了自古以來的製作方法。這時的茶品都印有“雲南七子餅”的字樣,被稱為七子餅茶,成為普洱茶中的“大眾白領”。其下限可到1992年為止。
此後的一段時期,由於化肥農藥用於茶園,影響了原材料的質量,大量造假的出現,更是以假亂真,破壞了茶的純粹性。由於利益的驅使,人們追求産量,茶樹種植過密,造成土壤深耕化,普洱茶原料的質量嚴重下降。更嚴重的現象是,隨着物流的發展,一些人開始批量買進外地茶葉,摻雜進普洱茶餅中進行拼配。這一時期的普洱茶品,幾乎沒有收藏價值。
從原料到工藝
除了普洱茶的年代特點之外,如今的普洱茶還細分了不少原料上優劣,諸如純料茶和拼料茶、200年的矮樹料和200~500年的古樹料等等。而好茶的標準除了原料的好壞之外,還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製作工藝。普洱茶的發酵過程分為自然慢速常溫發酵和快速人工高溫發酵兩種,前者是生茶,後者是熟茶。嚴格來説,熟茶只是新時期出現的一種新工藝,其目的是要實現茶的大眾化。自古以來,具有收藏價值的是普洱生茶。這是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生茶中的微生物群會自然地朝着益生方向發生變化,其保健功能和口味隨此轉化而品象不斷提升,這就是陳化。原料不同,製作工藝不等,收藏茶的環境不同,造成茶的獨特口感。舉個例子,使用同一批上世紀80年代産自動海茶廠的普洱茶青,生産成生茶與熟茶,如今生茶的市場價可能是數萬元一餅,熟茶卻只值一兩千元。
另一個決定普洱茶是否升值的關鍵因素就是倉儲條件是否得當。同一批産出的普洱茶,一部分存放在北京,一部分存在廣州的紫砂缸。6年以後,前者氣味宜人,後者因潮、雨期缸壁潮濕已腐化變質,可見好茶保存不當也會變得一文不值。
另外,普洱茶收藏還比較講究茶品的包紙與內扉,不同時期使用的紙張與印刷並不相同,了解相關內容不僅能豐富茶品知識,還將在辨識茶餅真偽的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
茶終歸是用來喝的
然而,用朱慶傑的話來説,收藏茶的最終消費形態仍然是圍繞“喝”的,許多條條框框的收藏原則其實也未必合理,甚至是炒作所帶來的結果。比如現今各大茶商爭相推出高山樹、大樹茶,就是因為市場釋放出了這樣的需求信號。
“就説拼料茶和純料茶吧。”朱慶傑解釋道,撇開如今不少摻料茶魚目混珠號稱純料茶的情況不提,單單古樹、純料茶的概念,也只是這幾年配合商家炒作才火熱起來的。從普洱茶的歷史階段上看,原本就是從拼料茶發展而來。“口感上,拼料茶的層次感往往會使得茶味更加豐富,因而純料茶優於拼料茶的説法目前尚無定論。”朱慶傑分析説,盲目迷信“名山”標籤、古樹純料、純野生茶、千年茶樹等概念都是有欠理性的,
所以,對於真正愛喝茶的收藏者來説,普洱茶的收藏應該始終圍繞着“喝”這一根本。茶餅收藏首先是一種感官體驗,與故事無關。要想提高品鑒力,要不斷提高第一線收茶的經驗,多喝多體味,更要多結識專家。嘴感過硬、體感過關,才能明白什麼是好茶。一款茶上市,拿過來三五好友一起品一品、評一評,靜心感受茶味和茶香帶來的樂趣,這才是茶葉收藏的本味。之後則可進一步對茶葉産地、原料、品牌、年份、倉儲等問題深入研究。如此一來,無論新茶老茶,都能發掘出真正有價值的、口味好的、能升值的品種。“現如今跟風收藏的人有點多,這就有些偏了。”朱慶傑搖搖頭:“幾萬元的茶葉我都不敢喝啦,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性價比高的茶邊喝邊藏,這才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