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餘額寶
2014-01-24   作者:記者 馮莽/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截至1月22日,餘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超過6.0%以上已近一個月。自2013年6月問世以來,短短數月,餘額寶便異軍突起,目前以超過4900萬的開戶數和2500億元的籌資規模,力助其發行公司天弘基金從名不見經傳的後生一舉成為業界龍頭。以0.3%的管理費率計算,其能給天弘基金帶來7.5億元的收入。
  餘額寶的成就不止於此,更重要的是它還成功開啟了草根理財新時代。目前,餘額寶以高出活期存款十幾倍的收益率征服了眾多小戶投資者的心。但餘額寶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心存疑慮:餘額寶為什麼如此受歡迎?餘額寶的錢投到哪了?投資餘額寶風險大嗎?餘額寶高收益能否持續?

  一問:餘額寶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餘額寶目前備受中小投資者歡迎原因在於:首先,餘額寶現階段收益高。
  自2013年6月剛推出的時候,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自4%左右持續攀升到目前的6.4%左右,明顯高於銀行的五年定期存款收益。
  目前關於餘額寶有一個很流行的論調:“10萬資金存入餘額寶年收益近4000元,而10萬資金一年活期存款的收益不過350元!”儘管餘額寶並不能保證這個高收益(法律也不允許承諾),但的確大大地抓住了百姓的眼球。
  其次,技術創新引領用戶良好體驗。餘額寶真正的價值在於技術創新應用上,它可以實現在淘寶用戶購物時視為自動贖回,並可以隨時用於支付貨款。而且餘額寶存取簡便靈活,在電腦和手機上均可自如操作。另外,登錄餘額寶賬戶後,投資者的個人投資總額、每日收益金額、累計收益金額、七日年化收益率、萬份收益、購買和贖回等信息,都會具體清晰地呈現出來,一目了然,用戶體驗非常好。
  再者,資金流動性好於銀行定期存款。對於餘額寶用戶來説,想什麼時候取就什麼時候取,資金在戶時間自定。

  二問:餘額寶的錢投到哪了?

  餘額寶目前主要投資剩餘期限在1年以內的國債、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央行票據、銀行定期存單、同業存款等低風險貨幣工具,分享貨幣市場的投資收益。
  一般來講,協議存款的利率會比同期同業拆借利率略高,並且可以提前支取,因此貨幣基金投資協議存款所佔比重較大。特別是在資金面較緊的情況下,貨幣基金規模越大,其與機構談判的過程中籌碼就越多。據天弘基金披露的數據,餘額寶基金超過80%投資的是銀行協議存款。

  三問:投資餘額寶風險大嗎?

  作為貨幣基金的餘額寶的風險與宏觀經濟運行形勢直接相關。經濟形勢不佳時,其風險自然大增。
  借鑒一下美國版的“餘額寶”:1999年,全球在線支付巨頭PayPal公司創造了將賬戶餘額投資於貨幣市場基金的模式,主要投資於以美元標值的高質量、短期貨幣市場投資工具,一度受到廣大美國民眾的熱捧。然而,在遭遇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實行超低利率政策,導致貨幣型基金收益率降至0.04%左右的水平,遠低於2007年5%的收益率。2011年6月,PayPal宣布於7月底關閉其貨幣基金。
  反觀中國,投資餘額寶也並非穩賺不賠。貨幣型基金的虧損在國內屢有案例,單日虧損的案例和三日虧損的案例都曾出現過,所以投資餘額寶也需要有風險意識。

  四問:餘額寶高收益能否持續?

  實際上,受法律約束,貨幣基金是不允許保證一定盈利的。長期來看,餘額寶的高收益只是一個階段性現象。
  首先,“錢荒”現象不會持久,高利率難以維繫。中國的資本市場在多數情況下資金都是比較充裕的。當前餘額寶的高收益得益於現階段資本市場鬧“錢荒”。但等過了銀行年關攬儲的時間節點,資金短缺現象將會有所改善。受其影響,貨幣利率自然會逐漸回落,從而導致貨幣型基金的收益率隨之下降。
  其次,利率市場化將削弱貨幣基金的優勢。中國當前的利率市場化壓力主要體現在活期存款利率上。改革之後的存款利率都將逐步向貨幣市場利率靠攏。當前0.35%的活期存款利率在放開之後有向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靠攏的趨勢,因此,未來存款利率上限逐步放開後,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必將逐步上調,這將最終削弱餘額寶的高收益率優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天弘基金餘額寶規模突破2500億 2014-01-15
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趕超餘額寶 2014-01-14
餘額寶風光的背後 天弘債券投資遭遇滑鐵盧 2014-01-10
餘額寶投資者人均持有金額4307元 2014-01-09
餘額寶規模已達1853億 2014-01-0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