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理財“亂花迷人眼” 基金市場拓寬但非穩賺不賠
2014-01-24   作者:記者 蘇雪燕 劉詩平/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繼去年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在市場上迅速“吸金”2500億元後,微信支付又在本月推出了貨幣基金“理財寶”,22日單日“吸金”8億元。金融機構同樣不甘落後,平安保險和工銀瑞信近日分別推出社交金融創新産品“壹錢包”和貨幣基金産品“薪金寶”。
  這些互聯網理財産品如雨後春筍般不停冒出,讓消費者感到“亂花漸欲迷人眼”。市場分析認為,互聯網理財作為我國互聯網機構、金融機構的重要創新,需要鼓勵發展,未來會有較大的市場空間;但消費者的風險意識不足,還需要進行風險提示,監管層則需將監管規則明朗化,因為貨幣基金並非穩賺不賠。

  互聯網理財産品如雨後春筍

  22日,微信理財通結束測試正式上線。此次上線,單個賬戶單日轉入的金額限制也隨之消失。微信理財通發布的數據顯示,自本月15日上線以來,財富寶的收益率分別為6.4350%、6.4690%、6.5380%、7.3380%,其中18號7.3380%的收益率已經超過餘額寶當天的收益率。
  阿里巴巴的平台和微信的平台使這兩款互聯網理財産品具備了強大的“吸金”能力。根據各自公告,截至1月15日,餘額寶規模已突破2500億元;1月22日,用戶往微信理財通存入金額超過8億元。
  專家認為,這些互聯網理財産品喚醒了草根階層的理財意識,沒有銀行理財資金的門檻,且資金進出方便。
  “這些産品豐富了百姓投資工具,産品透明度、用戶體驗均有極大提升。”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説,餘額寶、理財通等能把資金小額地、以較快的速度集聚,同時又和相應的貨幣基金市場連接獲取收益,這同樣會推動銀行加強創新、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産品。
  在電商吸金大戰的背後,基金公司走互聯網衝動也不斷增加。“餘額寶的出現,令不少基金公司重新認識到貨幣基金對於業績和規模的貢獻價值。”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對記者&&。不過,市場有分析認為,未來或許會有相關政策對互聯網貨幣基金的規模進行科學設置。
  據了解,華夏基金之後,還將有匯添富、廣發和易方達作為第一批基金公司入駐微信理財。此外,眾多基金公司已經競相向微信理財通伸出橄欖枝,目前財付通第二批合作的基金公司名單也已經敲定。

  長期收益率基本相似 “打拼”各自特色

  在餘額寶資金規模達到2500億元的時候,如何管理龐大的資金成為用戶最關心的問題。對此,對接餘額寶産品的天弘基金經理王登峰説,餘額寶的投資標的主要是同業存款,佔比達80%-90%,剩下的就是利率債、高等級的信用債,這個量佔比很小。
  截至1月21日Wind數據,餘額寶內置的天弘增利寶基金自成立日以來萬份收益總值為321.18元。
  阿里巴巴小微金服集團理財事業部總經理袁雷鳴向記者&&,餘額寶有淘寶的消費數據和支付寶的轉賬數據做支撐,可以對客戶的基金購買、贖回行為有更準確的判斷,按照用戶資金贖回的節奏來有序地安排資金配置以提高效率。“因此,餘額寶是在大數據下實現的貨幣基金,中長期收益率可能會比普通的貨幣基金更高。”
  對於有些産品這幾日收益率攀高至7%以上,有業內人士指出,IPO開閘推高了隔夜拆借利率,所以一些做短投的産品收益率衝高,是正常現象。
  “從長期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大部分穩定在5%左右,不會有非常大的差別,偶然衝高到7%以上或者掉到很低,都可能是暫時的波動。究竟哪個平台能吸收更多的資金,主要看誰的平台更有吸引力、誰的用戶體驗更好、誰的風險控制水平更佳。”宗良説。

  並非“穩賺不賠” 創新、風險需兼顧

  專家提醒説,無論是互聯網企業係的餘額寶、理財寶,還是銀行係的薪金寶、壹錢包,歸根結底都是貨幣基金,投資類産品並非穩賺不賠。貨幣基金虧損在國內屢有案例,單日虧損的和三日虧損的案例都曾出現過,所以投資這類産品都需要具備風險意識。
  工行前行長楊凱生建議,對這類互聯網投資理財類的宣傳中,應有更明確地充分揭示風險的監管規定,此外,也應採取針對其流動性風險的監管手段。
  “互聯網金融消費者覆蓋面更廣,監管當局應完善對網絡金融的監管法規和監管機制,切實加強對各類網絡金融業務的風險防控。”楊凱生説。
  宗良認為,需加強監管,同時鼓勵創新。“支付寶平台和微信支付平台都有大量的用戶基礎,是不同於他國的重要創新。基於互聯網平台的金融創新,再倒逼銀行創新産品加入競爭,這給金融業提供了巨大的創新發展空間。”
  中國銀監會研究局副局長張曉樸&&,對互聯網金融這個“新事物”,金融監管總體上應體現開放性、包容性、適應性,同時堅持鼓勵和規範並重、培育和防險並舉,維護良好的競爭秩序、促進公平競爭,構建包括市場自律、司法干預和外部監管在內的三位一體的安全網,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全球對衝基金市場規模升至歷史新高 2012-04-26
上交所:再推重要舉措服務基金市場 2012-04-11
泰達宏利基金:市場下跌估值下調長期投資價值顯現 2012-03-30
股票型基金市場影響力持續下降 2012-01-12
嘉實基金:市場需要安穩的現金管理工具 2011-12-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