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蛻變:平安社交模式對撞民生電商
2014-01-20   作者:袁盼鋒  來源:理財周報
分享到:
【字號

    銀行正經歷着由渠道互聯網化向互聯網金融的蛻變。或側重網貸模式創新,或側重服務平台整合,或側重電商探索。

    這場由互聯網企業挑起的戰局正愈演愈烈。
  1月15日,微信又殺入互聯網金融領域,其聯合華夏基金、廣發基金、易方達和匯添富等四家基金公司的理財産品“理財通”已正式上線運行。過去的半年內,餘額寶所引發的互聯網企業的瘋狂聲勢漸高,手不斷伸向理財、支付等金融領域。
  而在過去的一年內,傳統銀行也經歷着由渠道互聯網化向互聯網金融的思想蛻變,開始大步幅買入互聯網金融。
  “現在各家銀行都清楚,互聯網金融是大趨勢不可逆轉,衝擊和機遇並存。但由於各銀行戰略定位的不同,領導重視程度的不同,以往優勢的不同,因此所採取的方向和着力點也不同。”一位股份制銀行電子銀行部的負責人對理財周報記者解釋稱。
  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以及招商、民生、中信等股份制銀行都已經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布局,或側重網貸模式的創新、或側重服務平台整合,還有一些側重電商探索等,但對於大多數銀行來説,還處於利用互聯網服務的思維之中。
  “金融互聯網是改良式,但互聯網金融是顛覆式。”馬明哲在1月16日平安互聯網金融戰略發布會上直言。

  招行P2P平台模式

  近日,有傳聞稱招商銀行的P2P平台業務已於2013年11月被暫停,並稱暫停的原因或與平台擔保有關。雖然,招商銀行隨即否認其P2P平台業務因銀行兌付憑證而被叫停,並稱該平台目前正處於優化和升級中,但不可避免的是,招商銀行主打的P2P平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招商銀行的P2P平台是指招商銀行2013年9月上線的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專門針對投資者和小企業投融資進行撮合交易。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正是招商銀行面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所採取的戰略布局。
  在此之前的平安集團的陸金所早已實踐了P2P的網貸模式。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2013年下半年,一些銀行已經在內部開展P2P網貸業務技術培訓,也有傳聞農行、浦發、廣發及一些城商行等銀行也將涉足這項業務。P2P成為當前傳統銀行進軍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
  自1998年推出“一網通”起,招商銀行一直以來都在網絡銀行的最前端。在招商銀行的內部有着一個“兩個凡是”原則,即凡是能夠用電子化解決的業務,都用電子化解決;凡是能夠通過遠程銀行解決的業務,盡量不到網點來辦理。
  在外界看來,招商銀行的發展與互聯網基因緊密相關,招商銀行按道理也應該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先行者和這場角逐的勝利者。不過,目前看來,招商銀行有些布局依然佔得先機,但預料勝負還為時過早。
  早在2010年,招行信用卡就聯合中國聯通發布招行iPhone版手機銀行服務以及“掌上生活”移動終端應用;2012年底,招商銀行攜手HTC推出“手機錢包”,後在上海推出信用卡手機支付産品,正式進軍移動支付領域。
  2013年4月,招商銀行推出小企業專屬網銀平台U-BANK8,推動以培育純網上用戶為核心目標的産品、服務、渠道資源整合。7月,招行又將微信客服升級為國內首家“微信銀行”。
  相比於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招商銀行的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成立相對較晚,但其推出實質上向外界更為清晰地描繪出了招商銀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互聯網平台金融。
  而早在去年11月,招商銀行就開始籌劃包括小企業e家、眾籌模式、貨幣基金轉移支付、銀行內部供應鏈商機等4大板塊組成的“互聯網銀行”試點方案,並上報給了銀監會。不過至今,招商銀行的“互聯網銀行”並未獲批。

  平安社交金融模式

  對於平安來説,互聯網金融從來不只是平安銀行的發展戰略,而是平安集團的大戰略。
  在1月16日平安集團舉行的平安互聯網金融戰略發布會上,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明確指出,平安集團的互聯網戰略立足於社交金融、將金融服務呈現“醫、食、住、行、玩”的生活場景。
  據馬明哲介紹,平安的互聯網金融戰略將共有三大功能,分別是管理財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其中,管理財富是平安集團互聯網金融戰略的核心。
  在具體的實施中,平安的互聯網金融推動一般經過三個層次,先是30萬員工、再到8000萬平安的客戶,最後到社會大眾,在這三個層次的推進中,平安先後需要經過基礎整合、金融整合、服務整合等三個階段。
  日前,平安集團推出的壹錢包測試版正是平安的互聯網金融戰略下推出的又一款“拳頭産品”,未來壹錢包很可能會成為整個平安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平台。據了解,目前壹錢包還處於初期基礎整合階段,現正在內部員工及特邀客戶範圍內測試,而正式版推出還待時日。
  平安集團的互聯網金融實踐早在兩年多前便已開始。2011年8月,被視為平安內部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孵化器的平安金科成立。一個月之後,作為P2P互聯網融資平台的陸金所面世。兩年後,二手車交易平台“平安好車”上線,作為平安互聯網金融鏈條中重要一環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平安付也隨即推出。
  事實上,平安集團的互聯網戰略並不是簡單的産品累加,其所採取的策略核心實際上圍繞着“門戶”二字,憑藉與個人用戶關係緊密相關的“醫食住行”來和客戶産生高頻的接觸和互動。
  針對這一策略,平安集團先後推出了天下通、一賬通、萬里通和一鍵通等四個門戶産品,加之正在進行內測階段的壹錢包,平安集團現有五大門戶産品,已覆蓋社交消費、賬戶管理、代收代付、健康管理、財富管理等多層次服務領域。
  在馬明哲看來,未來十年內60%以上的信用卡都將被取代,十到十五年內,大部分的中小金融機構的前&由互聯網的企業,非金融企業來取代或者代替,金融機構網點的前&將會走向四化: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標準化。

  民生電商模式

  民生銀行真正邁入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標誌是民生電商的成立。
  2013年7月,民生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民生電商)在前海註冊,當時是國內首家與商業銀行形成對應關係的銀商合作企業,民生銀行是實際大股東。
  不同於京東商城、天貓等電商平台,民生電商主要面向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為其提供完善的信息平台、服務平台、撮合平台、做市平台等綜合性電商和金融服務。實際上,民生電商的業務核心就在於與銀行合作,依託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為其上下游的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此前,也有不少銀行曾試水電商領域。2012年6月,建設銀行推出了名為“善融商務”的電商平台,兼具B2B和B2C。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善融商務”平台交易額超過300億元,其中B2C交易額超過10億元。
  農業銀行於2013年涉足電商平台,首先在武漢推出了“E商管家”電商平台,之後又在全國其他部分區域試水。儘管在民生電商成立之前,就已有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銀行先行試水電商平台,但這些電商平台在全國的推進速度很慢。據了解,中國銀行於2013年10月末正式推出了名為“中銀易商”的電商平台。
  “電商平台許多銀行都在嘗試,具體怎麼做全靠自己摸索,是做區域的電商平台,還是成立公司獨立運作完全取決於銀行決策,因為後者的風險明顯比前者大很多,做不成功影響重大,所以目前獨立出來做公司的也僅有民生電商一家。”一位股份制銀行電子銀行部的負責人分析稱。
  據了解,興業銀行在2013年下半年關掉自己的信用卡商城後,目前正在籌劃剝離銀銀平台理財業務,組建獨立的電商公司,將面向銀銀平台金融機構開放。不同於民生電商,正在籌建的興業銀行電商公司將集中於銀銀平台的理財業務,電商公司很可能由興業信託旗下的資産管理公司作為發起人。
  而對於民生銀行來説,獨立電商平台只是其互聯網金融的一條腿,另外一條腿則是由其電子銀行部主導的手機銀行和直銷銀行。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民生銀行的手機銀行客戶數已突破500萬戶,累計交易金額超1萬億元。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目前民生銀行的直銷銀行正處於最後的內測階段,將於1季度內推出。

  發力移動金融

  “對於銀行來説,互聯網金融的衝擊需要一個反應的過程,這個過程有的銀行長,有的銀行短,但剛一開始大家都是互聯網化,把線下的産品和服務搬到線上,拓展服務渠道,真正轉向互聯網金融卻並不容易,需要全行上下統籌,甚至整個集團的統籌定位。”一位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的人士分析稱。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目前除了上述民生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已經開始通過互聯網拓展或建立獨立的客戶群外,大部分銀行的互聯網金融布局還是基於互聯網服務的基本思維。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浪潮,華夏銀行把着力點選在了加強電子銀行綜合金融服務平台的建設上,而之前的思路是依靠“平台金融”重構産業價值鏈,同時依靠互聯網打通線上線下的服務、信息通道,以此應對互聯網金融的衝擊。
  實際上,僅依靠平台金融服務的深化和互聯網化還遠遠不夠。在近期華夏銀行內部的一份對策建議中,也明確指出,在全面推進“金融服務互聯網化”的同時,還應該更為積極地應對“互聯網金融化”的浪潮,加快探索“電商-金融一體化”綜合經營模式,探索互聯網銀行或電商銀行的模式。
  目前,國內的大中型銀行基本都開設了手機銀行、短信銀行的服務,建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更是推出了微信銀行。就連一貫較為保守的郵儲銀行也於1月3日同時推出了微博銀行、微信銀行和易信銀行服務。
  中信銀行、浦發銀行相比於其他銀行,在金融服務互聯網化的基礎上又向前走了一步,將互聯網金融的着力點選在了移動金融領域。
  2013年全年,中信銀行先後開發了二維碼支付、NFC支付等項目,並基於跨行全網收單推出“異度支付APP”,覆蓋“吃、喝、玩、樂、行”的全方位産品和服務。浦發銀行在去年一年內,首先推NFC手機支付産品,將完整銀行卡寫入SIM卡中,隨即又推出微信銀行。
  “移動金融業務由於目前還是處於創新階段,目前很難給新型的移動金融業務下指標,所以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用戶體驗、如何跟上技術創新步伐、如何讓更多現有客戶用上最新的移動金融産品。”浦發銀行的人士&&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P2P入贅影子銀行 107號文開啟互聯網金融監管序幕 2014-01-16
農行發布1+4互聯網金融産品戰略 2014-01-10
郵儲銀行推三款互聯網金融産品 個股值得關注 2014-01-08
互聯網金融“攪局” 天弘規模躍居第二 2014-01-02
互聯網金融搶生意 銀理收益率呈“前低後高” 2013-12-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