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銀行理財品收益被隱瞞 巨虧事件實際更多
2014-01-15   作者:  來源:新快報
分享到:
【字號

    去年銀行理財産品風景獨好,走出了一波火熱行情。不過,節節走高的預期收益率和不斷擴張的規模,難掩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不透明的現象。昨日,記者通過同花順金融數據終端查詢到,去年有23782款理財産品缺乏收益資料,市場佔比高達45.92%。
  分析認為,部分銀行對收益表現較差的産品到期信息隱藏,公布到期信息的産品一般都是收益較好的産品,造成某些機構結構性産品收益穩健的誤導。投資者應該盡量選擇與自己熟悉的標的市場挂鉤的産品。

  高於預期收益産品佔比不足1%

  隨着2013年資金利率的飆升,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將目光轉移到預期收益較高的銀行理財産品上。許多市民在挑選理財産品時,將産品説明中標注的“收益率”當作最重要的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卻常常忽略了“收益率”前面的“預期”二字。
  事實上,預期收益率並不等於實際收益率。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銀行理財産品實際收益率大於最高預期的僅有141款,佔市場份額的0.27%;實際上收益率等於最高預期收益率的有27863款,佔市場份額的53.6%。
  根據統計數據,2013年銀行理財産品沒有出現實際收益率小於最高預期收益率的情況,然而,這並非代表現實中沒有小於最高預期收益率的産品,因不少銀行選擇對外隱瞞實際收益率情況。同花順iFinD顯示,有高達23782款銀行理財産品缺少收益資料,佔市場份額的45.92%,難以確定實際收益率是否達到預期。
  “近年來,部分銀行對收益表現較差的産品到期信息隱藏,公布到期信息的産品一般都是收益較好的産品,造成某些機構結構性産品收益穩健的誤導。”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發布研報指出。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協會最近的調查問卷結果也顯示,超過半數的銀行家認為下一步應在銀行理財業務信息披露方面加強監管。

  實際巨虧事件遠比公布的多

  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近日發布的《部分結構性産品虧損現象依舊,投資者需謹慎選擇》研報顯示,在2974款産品中,有86.17%的産品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率,僅有13.60%的産品實現了最低預期收益率。從絕對收益看,統計期間內僅有數款産品為零收益,沒有負收益産品。
  然而,該研報&&,這並不能説明結構性産品風險明顯減小,首先,部分銀行對收益表現較差的産品到期信息隱藏,公布到期信息的産品一般都是收益較好的産品。實際上未達預期收益或者巨虧事件遠遠比市場公布的多。如某外資銀行面臨的不當銷售結構性産品訴訟一直都有—其訴訟的觸發事件都是産品鉅額虧損,産品的虧損情況被投資者通過媒體爆出,但是該銀行卻幾乎從未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在其網站上公布這些情況。而對其到期收益率較高的産品,特別是提前終止到期收益率較高的産品,則按時披露,並通過媒體進行宣傳。
  銀率網分析師指出,2013年銀行理財産品規模和預期收益率雙雙走高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部分銀行的産品風險也在悄然走高,一些銀行在推銷理財産品時刻意回避或弱化理財産品風險,同時又誇大理財産品收益率,多次出現的銀行理財産品到期無法兌付等現象,使得銀行理財産品形象大打折扣。
  而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建議,投資者最好對標的市場做出自己的判斷,選擇與自己預期一致的産品,避免盲目投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攬儲大戰助推銀行理財品收益攀升 2012-12-03
銀行理財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將超4% 2012-12-03
銀行理財品暗地輸血地方融資平台 2012-11-28
10月銀行理財品預期收益率“短”降“長”升 2012-10-23
銀行理財品開始"養老" 把握長期性和穩健性 2012-10-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