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信託於2013年12月30日發行成立“興業信託 紫玉金砂天甲1號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查詢信託産品)”,是國內第一支投資紫砂壺藝術品的信託計劃。據興業信託方面人士&&,該産品項目期36個月,預期年化收益15%。“産品規模1800萬元,分兩期募集,第一期900萬元已經募集成功。”
區別於其他藝術品信託,該信託産品結構分為優先級、中間級、劣後級,投資比例6:2:1,並且由簽約工藝師購買産品中間級份額的做法,將工藝師利益與投資者利益捆綁在一起,實現信託産品結構多元化,以保證優先級收益及紫砂藝術品的質量。
“引入簽約工藝師購買信託産品中間級份額,這種類似於生産者自己入股的擔保方式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藝術品信託的風險。”信託專家孫飛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
“通常情況下,劣後級風險高,收益率也可能較高,中間級次之,優先級風險低,收益率也低。”孫飛説道,“如果信託産品出現虧損,會先虧劣後級的資金,只有全部的劣後級資金都虧損了,然後才是中間級,最後才是優先級資金受損。”
“但如果一個産品出現盈利,並且盈利很大,那麼在分配給優先級當初協議約定的收益率時,認購中間級的工藝師也能獲得高於優先級的收益。”孫飛告訴記者。
事實上,紫砂壺行情早已火熱,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程苗根曾&&,2010年至2012年,高級工藝師製作的紫砂壺價格普遍以每年30%至50%的幅度攀升,個別名家名壺的價格更是成倍飆升。
而在2013年,顧景舟、韓美林作“此樂提梁壺”以828萬元拍賣成交;由顧景舟制壺、吳湖帆畫風動竹枝、贈予江寒汀的“寒汀石瓢壺”更是以1495萬元的成交價創造顧景舟單把紫砂壺的世界紀錄。
不過,國內藝術品市場缺乏標準化,藝術品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目前民間機構尚不具備較高公信力,如果説有官方權威的鑒定機構,建立公允的市場,完善徵信、擔保機制,並引入相應的監督機制,才能緩解目前國內藝術品漫天要價、贗品率高的情況。”孫飛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