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來臨,在市場流動性趨緊和銀行存貸比終極考核的壓力下,銀行還要面臨互聯網創新産品的競爭。由於多重因素疊加,銀行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持續高企,收益破6%
的産品幾乎“遍地開花”,其中最高的已近8%。值得注意的是,在售理財産品中,即使中期産品的收益“喊價”更高,投資期限為一個月左右期的短期産品卻最為走俏。對此,銀行理財師對上證報&&,投資者青睞該期限産品主要看重其流動性。鋻於明年1月新股將發售,部分投資者將存款資金分流到股市。
收益率持續飆升
年末時點進入倒計時,各家商業銀行使出渾身解數火拼最後的“狂歡”,銀行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一路上揚。據普益財富數據顯示,上周(2013年12月21日—27日)共45家銀行發行了258款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其預期年化收益最低為2.80%,最高達7.80%,與前一週相比最低預期收益率上升30個基點,最高預期收益率上升80個基點。例如,興業銀行發行的一款名為“萬利寶2013年第五期第28款非保本理財産品”,其預期年化收益就高達7.6%,投資期限僅為96天,5萬元起投。
除了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産品收益衝高外,其他各類型銀行理財産品收益同樣上揚。其中,外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35%;組合投資類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03%;融資類産品(包含票據資産、收益權、信貸資産和信託貸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60%;結構性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77%。
此外,從産品的投資期限看,1個月(含)以下期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7%,3至6個月(含)期、6個月至1年(含)期和1年以上期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5.88%
、5.94%和7.03%。同時,1至3個月(含)期理財産品平均收益達6%,其産品的發行量卻佔據了新發産品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據上證報記者查詢,就該期限産品而言,目前四大行公布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已略高於6%,像浦發、招商及華夏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公布的預期收益率也在6.5%以上,而類似寧波、南京及江蘇銀行等多家城商行給出的預期收益率更是破7%。
投資者留着資金搖新股
“發行量大,賣得也好”,描述的正是1至3個月(含)期理財産品的現狀。不過,投資期限在1個月左右的産品更是其中的“香餑餑”,最受投資者的青睞。
“我行有款投資期為67天的産品,其預期收益高於1個月期産品約1%。不過,客戶詢問頻率較高的仍是後者。”平安銀行某理財業務員&&。
工商銀行在滬網點某理財經理告訴上證報記者,上周工行發行了一款預期年化收益6.5%的産品,投資期限約為40天,全國5億元額度,開售不到一個小時,便搶售而空。然而另一款投資期限為96天的産品,預期收益和前款不相上下,但到本週一還有銷售額度。
“年終時點一過,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便會回落,真是"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因此,我們會建議投資者將投資期限放長,購買中期類産品較佳。不過,投資者依然傾向在春節前後到期的産品,以及流動性較高的貨幣基金。多位老客戶都告訴我:新股要發了,我要留着錢買新股。”該理財經理稱。
對此,記者詢問了在滬多家商業銀行理財經理,他們也指出在銷售過程中均有客戶&&,因春節過後,資金另有投資用途,所以暫時不考慮中長期産品。
一位工商銀行理財客戶就指出:“明年新股上市,應該會有一些優秀的公司和新的投資機會出來,我希望盡量保證資金的流動性。現在少賺一兩個點也不礙事,以免到時候手上沒現錢而幹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