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4年僅剩最後一個交易日,整個資管産品市場的全年投資業績也已基本定型。毫無疑問,由於把握住了市場中“經濟轉型”的投資機會,公募基金今年總體業績明顯優於陽光私募。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末,納入統計的601隻股票型開放式公募基金單位凈值增長的中位數約為7%。巧合的是,雖然今年三季度以來企業融資成本重新步入上升通道,但全年總體而言並不算高,信託、基金子公司産品的投資者獲得的年化收益率平均值大體也在8%左右。
在上述納入統計的601隻股票型開放式基金中,共有412隻基金2013年獲得正收益,佔比接近70%。其中中郵戰略新興産業基金一枝獨秀,年初以來的單位凈值增長超過82%。在排名前10的股票型基金中,主動管理型基金共有6隻。而這10隻基金的全年凈值增幅也均超過50%;另有46隻股票型基金凈值增幅介於30%~50%之間。
在今年以來凈值下跌股票型基金中,民生加銀、國聯安旗下與資源挂鉤的指數基金跌幅居前,並且幅度都超過30%。而上一年度曾經的“領跑者”東吳行業輪動和中歐中小盤則是領跌主動管理型股票型基金,這2隻産品全年的凈值跌幅分別達到23%和22%。
在189隻納入統計的混合型開放式基金中,2013年單位凈值增長的中位數為5.6%。其中,業績領跑的分別是華商動態阿爾法、寶盈核心優勢A、華寶興業收益增長等6隻基金,他們全年的單位凈值增長幅度都超過30%。而廣發內需增長、交銀主題優選則跌幅居前,並且全年的單位凈值縮水幅度都達到兩位數。
上述189隻混合型開放式基金中有167隻産品2013年實現凈值增長,漲幅超過10%的産品僅有60隻。業內人士&&,今年以來債券到期收益率走高致使投資交易所債券價格下跌,投資出現虧損,這是混合型基金業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相比較而言,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的陽光私募基金今年以來的業績雖然好於公募混合型開放式基金,但卻整體略微遜色於股票型開放式基金。
Wind資訊統計顯示,雖然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創勢翔1號和成都賓悅1號全年的凈值增幅都超過1倍。但總體而言,今年陽光私募的業績並不算太出色,納入統計的400多只陽光私募基金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的中位數只有3.3%。這一水平只相當於股票型開放式公募基金整體的一半不到。而其中業績較差的幾隻陽光私募基金今年以來的凈值下跌甚至達到50%左右。業內人士稱,業績嚴重分化顯示經歷較長時間的發展歷程後,陽光私募各家機構開始逐步走向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