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歲末,都會成為各大媒體推薦書單的季節。今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書單則更引人注目。
美國總統奧巴馬11月30日帶着兩個女兒光顧了華盛頓特區的“政治與散文”(Politics and
Prose)書店,並告訴隨行的媒體記者,他購買的那“一大堆”書適合“5歲到52歲間”的各年齡段人群閱讀。奧巴馬今年正好52歲。
奧
巴馬一度被認為是戰後美國歷屆總統中最愛讀書的一個。去年公布的暑期書單,雖然以小説為主,但顯然都不是什麼消遣小説。而今冬的這張書單,一半為女兒購
買,除此之外,還包括卡勒德 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美國作家卡森 麥卡勒斯的《傷心咖啡館之歌》等。其中熱門諜戰小説《紅雀》頗受關注,因為身為總
統,人們總感覺他讀的書也釋放了某些信號。
奧巴馬的書單中有六本書已在中文世界出版,包括《追風箏的人》、《傷心咖啡館之歌》、E.L.多克特羅的《拉格泰姆時代》、謝麗爾 斯特雷德的《走出荒野》、瑪吉 普羅伊斯的《鯨武士》和薇拉 凱瑟的《我的安東妮亞》。
法國作家安妮 弗朗索瓦在《讀書年代》中,講到一個過生日的7歲小孩,收到“成堆”的禮物,但,“沒有漂亮的襯衫,沒有游戲光盤,沒有新款的牛仔褲,沒有溜冰鞋,沒有隨身聽。書,書,還是書”。孩子強作鎮靜,依然彬彬有禮,但身邊的人,“都仿佛被人摑了一記耳光”……
這故事一則提醒讀者,書雖好,送多了總是沒創意;二則表明,節日送書,大體上仍被認為是件可行又不太費腦子的事兒。
所以,每到歲末,聖誕未至,西方媒體界總有一檔“例行節目”,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圖書盤點。説是盤點,不時被歸到聖誕禮物的大欄目下,意思也很明了。而各路好手,此時拋出張書單,也總是很搶眼球。
好故事與真情感
這些書單,一般可分為虛構與非虛構兩類。今年的虛構類作品,大致走的是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的路數:雅俗共賞的好故事,以及小人物的真情感。
網絡零售巨頭亞馬遜早在11月便公布了2013年度最佳圖書排行榜。除了依據銷量排出的暢銷書榜,編輯也樂於為讀者推薦可能錯過的好書,“我們樂於為愛書者精挑細選圖書,也希望能夠給傑出的作者帶來更多關注的目光。”
故事依然是一本好書的最大魅力。被譽為“當代狄更斯”的美國女作家唐娜 塔特(Donna
Tartt)的第三部作品《金翅雀》(The
Goldfinch),領銜亞馬遜年度好書榜第一名,講述一個13歲的男孩因恐怖襲擊而失去母親後的成長經歷。就像狄更斯的作品一樣,小説充滿了意外和生動的故事,文筆則非常感性。
《金翅雀》和喬治 桑德斯(George
Saunders)的短篇集《十二月十日》(Tenth of
December),都在今年的多個榜單上可見身影。後者是一本尖銳而有趣的短篇小説集,從“撲克臉”講到瘋子,喜劇的表面之下,帶着深刻的同情。早在今年1月,《紐約時報》便曾放言:“桑德斯已經寫出了你將在今年讀到的最好的書。”
而對中國讀者來説頗為熟悉的卡勒德 胡賽尼(Khaled
Hosseini),其繼《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之後的又一新作《群山回想》,同樣在列亞馬遜年度好書榜。《群山回唱》講述了一對兄妹因貧窮和戰爭鑄成的六十年悲歡離合。亞馬遜負責圖書與Kindle業務的編輯主任薩拉 納爾遜評價:“作為一部壯闊的史詩和親情故事,它表現最佳。”而亞馬遜給其的推薦語是,“這本書穿越了戰爭、離別、生死、謊言以及愛情,向我們一再展示了人們的選擇——即便是看起來最無私的選擇,也隱藏着不為人知的部分。這是大師的傑作。”目前,《群山回想》的中譯本已問世,這也是亞馬遜好書榜中少數能夠與中國讀者零距離接觸的作品之一。
新科布克獎得主、28歲新西蘭女作家埃莉諾 卡頓(Eleanor
Catton)的獲獎小説《發光體》佔據第24位。
而在日前新鮮出爐的《時代》雜誌年度十佳虛構類圖書中,除《十二月十日》、《金翅雀》等作品外,頗受關注的作品還有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音樂人詹姆斯 麥克布萊德創作的(James
McBride)的《天堂鳥》(The Good Lord Bird),電影《美食、祈禱和戀愛》原著伊麗莎白 吉爾伯特(Elizabeth
Gilbert)的新作《萬物的簽名》(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雷切爾 庫什納(Rachel
Kushener)的《火焰噴射器》(The Flamethrowers),和凱特 阿特金森(Kate Atkinson)的暢銷小説《生命不息》(Life
After Life)等。後兩本同時入選《紐約時報》排行榜。
向着現實深處
英美書單上非虛構類的上榜作品,往往直擊現實話題,追溯其深層根源。今年亦不例外,話題仍然集中於經濟危機、災難和政治等領域。
《紐約時報》將其首席白宮記者彼得 貝克(Peter
Baker)的《榮火時代:布什和切尼的白宮歲月》(Days of
Fire)放入其非虛構類榜單。此書一經問世便受到廣泛關注。布什和切尼創造了自尼克松和基辛格以來最有影響的白宮拍檔,貝克在書中推翻了切尼策劃自己出任副總統的老生常談,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誰擁有小布什政府最終決定權”留下了眾多線索。
美國經濟學家、美聯儲前副主席艾倫 布林德(Alan
Stuart Blinder)的《在音樂停止後:金融危機、應對以及未來的世界》(After the Music
Stopped)詳細解釋了次貸危機的來龍去脈,側重於解讀為什麼會發生次貸危機、政府會採取哪些政策以應對此次危機以及相關政策是否明智。
《紐約時報》的另外兩本上榜作品分別是普利策調查報道獲獎者謝裏 芬克(Sheri
Fink)描寫卡特裏娜颶風災難的《在紀念醫院的五天》(Five Days at Memorial),和索納裏 德拉尼亞加拉(Sonali
Dweaniyagala)描寫印度洋海嘯的回憶錄《浪》(Wave)。
另一些非虛構類作品,圍繞着歷史展開,譬如入選排行榜的克裏斯托弗 克拉克的《夢游者——歐洲在1914年如何進入戰爭》,是一個警示故事,克拉克寫道:“戰爭的爆發不是一部阿加莎 克裏斯蒂的偵探小説,在最後我們不會發現罪犯站在屍體旁。”用他的話來説,戰爭的參與者們都是“夢游者”,不是狂熱信徒,也不是謀殺犯,戰爭本身就是悲劇。
此前備受關注的《金融時報》最佳商業圖書獎,則頒給了《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彭博商業周刊》的資深作家布拉德 斯通(Brad
Stone)寫作期間採訪亞馬遜現任和前任高管及員工300
多次,並不避諱亞馬遜發展過程中的那些爭議與灰暗面。布拉德 斯通説:“我們自認為了解亞馬遜的成長史,但我們真正了解的是那些神話,那些新聞發布會、演講以及採訪中的&詞,因為貝佐斯沒有刪掉這些。”
最“怪”的書單
《華盛頓郵報》的書評名家喬納森 雅德利(Jonathan
Yardley),給出了一張他稱之為從事出版業32年來最“怪”的名單,年度十佳圖書中並沒有小説作品,6部英國和愛爾蘭作家的作品受到他的青睞。
他特別提到了愛爾蘭作家艾德娜 奧布萊恩(Edna
O’Brien)的《鄉村姑娘》(Country
Girl)。4年前,78歲的艾德娜 奧布萊恩提起筆,開始創作她曾發誓永遠不會寫的回憶錄,書名與其半個多世紀前的首部長篇小説《兩個鄉村姑娘》(the
Country
Girl)基本同名。“雖然在倫敦生活多年,但愛爾蘭依然是奧布萊恩骨子裏的精神原鄉。”
已故的英國新浪潮科幻著名作家J.G.巴拉德(J.G.Ballard)的回憶錄《生命的奇蹟》(Miracles
of
Life)受到喬納森的大力推薦。巴拉德出生並成長於上海,二戰時曾在龍華日本戰俘集中營度過童年,忍受飢餓和死亡的折磨,以此為藍本創作的小説《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被斯皮爾伯格拍成電影而廣為人知。巴拉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1964年妻子因病亡故後,他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
尼古拉 菲利普斯(Nicola
Phillips)的《敗家子》(The Profligate
Son)也在喬納森的推薦書單中。“一直以來寫作令人愉快的消遣散文的菲利普斯這次也拒絕將她的作品變為迎合時代的警世故事,但其中的意義值得思考。”喬納森總結。
除了故事性以外,今年各大媒體的十佳榜單上年輕作者也佔據了相當搶眼的位置。《美國佬》的作者安迪切和《兒子》的作者菲利普 梅耶都曾被《紐約客》評選為20位40歲以下頂尖作家之一。《時代》雜誌十佳圖書榜上年輕作家安東尼 瑪拉(Anthony
Marra)描述車臣生活的小説《一系列生活現象》(A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a)還被選入奧巴馬給女兒的購書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