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機器人投資熱 核心技術缺失成最大瓶頸
2013-12-12   作者:郎曉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頂着“産業革命”的光環,屢次受到市場熱捧的機器人概念板塊,近日再添“新丁”。
    慈星股份(300307,收盤價9.50元)12月10日公告稱,擬與固高科技等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合資經營機器人驅動及控制系統項目。無獨有偶,巨輪股份(002031,收盤價7.86元)12月11日發布的定增方案中,也宣布將投資2.5億元建設工業機器人項目。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包括秦川發展(000837,收盤價6.78元)、上海機電(600835,收盤價16.64元)、亞威股份(002559,收盤價14.60元)、博實股份(002698,收盤價24.37元)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先後涉足工業機器人。
    對於機器人投資熱,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機器人産業潛力巨大,但國內機器人産業存在核心零部件受制於人、應用範圍有限、需求不足等瓶頸。
    在這種大背景下,對應用市場進行細分挖掘,或是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機會。

    “機器人”陣營再添新丁

    慈星股份在公告中&&,成立的蕪湖固高公司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其中公司出資350萬元,持股35%;蕪湖濱江持有40%股份為第一大股東。投資建設的“機器人驅動及控制系統項目”總投資額為1.2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5000萬元,建成後年産機器人控制器5000套,2016年項目達産之後可實現銷售收入1.25億元,凈利潤1393萬元。
    慈星股份主營電腦針織橫機研發,這是公司首次涉足工業機器人行業,公司開拓新業務領域的意味明顯。
    12月11日,巨輪股份發布了定增預案,擬以不低於6.56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5300萬股,募資總額不超過10億元。所募資金中的2.5億元將投向“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自動化生産線成套裝備産業化技術改造項目”;項目完成後,可形成50套面向輪胎行業的智能自動化生産線成套裝備和30套面向機械加工行業的智能自動化生産線成套裝備的生産能力。項目達産後年銷售收入為2.28億元,稅後利潤為4890萬元。
    與慈星股份不同,巨輪股份此次投資意味着公司“全面造人”計劃的開始;公司此前就已經研製出多個規格型號的工業機器人産品,並實現了小批量的銷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工業機器人由於頂着“産業革命”的光環而備受市場追捧。工業機器人龍頭機器人(300024,收盤價42.68元)在2009年11月上市之初,短短兩個半月股價即翻倍。另外,自2012年4月到2013年7月,公司股價僅一年多時間便從16.40元/股上漲到52.00元/股。
    今年以來,涉足機器人行業的上市公司更是絡繹不絕。2013年7月,秦川發展公告稱,計劃投資1.94億元建設9萬套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技術改造項目,預計2015年達産。
    同月,上海機電出資2.62億日元,入股納博特斯克(上海)傳動設備商貿有限公司,發展精密減速機。2013年9月,新時達宣布使用超募資金5000萬元設立機器人業務子公司,建設年産1000&(套)機器人産業化項目。2013年11月,亞威股份以1250萬歐元購買德國徠斯公司部分機器人技術,並與其成立合資公司生産機器人本機和系統自動化集成開發。

    細分市場存發展機遇

    對於多家公司蜂擁進入機器人行業,一位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像之前的頁巖氣概念、光伏概念一樣,各家企業一擁而上,對於行業的理性認識還不夠,炒作意味大”。他認為,機器人行業的利潤來自於核心零部件及技術的掌握,需要長期的科研和資金雙向投入才能實現。
    資料顯示,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控制系統四個部分,分別佔生産成本的22%、24%、36%和12%左右。雖然目前國內的研發技術和水平有明顯的進步,但是與國外産品相比仍存在差距。
    “其次是國內的機器人應用範圍問題。目前來看,工業機器人面臨着價格太高、後期維護成本大的問題。對於目前低迷的機械和製造行業來説,進軍機器人不是最佳選擇。同時,機器人主要應用在高精度的産品製造行業,國內相關需求並不多。”上訴分析人士&&。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工業機器人項目要達到年産500&整機才能實現盈虧平衡。但數據顯示,2012年,除機器人銷量達1200&之外,其他公司年産量均不足400&。目前的市場需求不足以支撐核心零部件的研發。
    上述分析人士還認為,目前國內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存在片面追求技術的誤區,認為産品高科技即等同於高利潤;實際上,整機生産只是一個方面,軟體系統和集成系統的開發更關係到産品的應用領域和範圍;在進行技術研發之前應瞄準下游目標企業的功能訴求,針對相應的方向做針對性的研發,才更能體現機器人産品的增值效益;對應用市場進行細分挖掘或將是國內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機會,像巨輪股份等一部分圍繞自身主營業務打造智能化産業的公司,由於其具有一定的産業內基礎,因此其機器人産品更容易受到下游相關産業鏈公司的青睞。
    數據顯示,國內對機器人需求最多的為焊接機器人,其次為搬運機器人和裝配機器人。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行業佔了機器人需求的33%,電子、電氣佔31%,其次為橡膠塑料、金屬加工等行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頁巖氣産業瓶頸有望突破 2013-12-10
基礎産業35年取得質的飛越 從制約瓶頸到發展引擎 2013-11-24
能源業的混合所有制亟待打破三個瓶頸 2013-11-20
張延華:拍賣業亟需突破人才瓶頸 2013-11-07
銀行爭推虛擬銀行 監管制度或成互聯網攬客瓶頸 2013-10-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