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財專家看來,為了“衝擊”年關,各銀行攬儲力度確實明顯放大,以順利完成月末和年末考核任務,當下這個收益情況已經超過了9月底的那波熱潮。與此同時,這些産品大多衝着“跨年”而來的,以保證銀行度過資金流的“安全期”。
12月份的歲末節點剛剛殺到,銀行們的缺錢衝動也加劇起來,加碼收益率成了心照不宣的行規。
記者登錄銀率網發現,深圳地區近期在售的人民幣理財産品中,幾乎都是在5%以上,門檻大多是5萬,即使6%的超高收益率産品也不少見。記者看到,寧波銀行一款“匯通理財2013年E點通”(周末理財)、平安銀行的“和盈資産管理類”2013年696期人民幣理財、江蘇銀行“聚寶財富2013穩健298號”人民幣理財(B款)等幾款産品都輕鬆超過6%,有的甚至逼近7%,期限數個月到一年不等。更為關鍵的是,這些産品的起購金額並非高高在上,不需要你動輒投入50萬甚至上百萬,是比較務實之選。
深圳招行最近兩周來的理財産品收益率也在悄然抬升。招行深圳分行客戶經理介紹,代發專屬理財産品,90天預期年化收益為5.6%,5萬起購。另一款長江樂享理財産品,90天年化預期收益率為5.7%,同樣是5萬起步。昨日上午發售的代發理財産品,56天期限的預期年化收益也有5.4%。而在上月中旬,這些産品基本還只是5%出頭。
在攬儲上不會太激進的建行也不“手軟”。記者注意到,深圳建行在近期發行的利得盈88天理財産品,5萬起步的收益是5.3%,100萬起步是5.4%。某國有商業銀行的理財分析師稱:“今年年末,整體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國有大行也紛紛提高了新發行的理財産品的收益率。”
有理財市民發現,目前除四大行外,多數商業銀行已經將全部或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上浮到頂。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輪攬儲大戰中,除存款利率上浮到頂外,一些中小銀行為爭奪存款,還以“存款返現金”“存款贈禮物”等方式吸收存款,打出了“擦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