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資管試水規模百億
工行領先光大立足産品轉化
2013-11-18   作者:袁盼鋒  來源:理財周報
分享到:
【字號

    銀行首次資管試點已漸近尾聲。
  據了解,截至目前,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試點已經完成,各試點銀行發行的總規模超過了100多億元。
  但在理財管理計劃的發行試點上,11家試點銀行表現差異很大。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工行、交行、興業、光大、浦發、民生等銀行陸續發行了理財管理計劃,規模及資産配置各不相同。
  “我們都做好了發行産品的準備,就等銀監會批准,但銀監會的通知一直沒有下來,所以只能一直往後拖着。”一家還未發行理財管理計劃的銀行的人士對記者稱。
  “未來,投資銀行去創建標準化金融産品,資産管理行業去做組合投資,把單一品種的風險規避掉變成組合風險,通過私人銀行財富管理行業的介入,把組合風險變成一個與投資者生命周、風險偏好匹配的個性化配置的風險。”對於未來理財市場的格局,光大銀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如此描述。

  直接融資工具配比差別大

  在諸多推出理財管理計劃的銀行中,工商銀行産品規模是最大的。據了解,工商銀行先後發行了兩款同為“多享優勢”的系列産品,分別是理財管理計劃A款和B款,計劃發行規模均為75億元,分別於10月21日和10月28日成立。
  按照工商銀行理財管理計劃的介紹,兩款産品配置的資産主要是三類,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同業存款、質押式和買斷式債券回購等高流動性資産、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和新股及可分離債申購等權益類資産。
  對於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認購比例,工商銀行只是做了投資比例不高於70%的限定。
  交通銀行發行的理財管理計劃2013年第一期産品則明確設定了投資比例。其中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投資比例高達79.19%,而貨幣市場工具和銀行間市場交易的債券分別佔到3.84%和16.97%。
  興業銀行也先後成立了兩款理財管理計劃,在資産配備上也集中於標準化債券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只不過兩款産品的投資比例不同。其中一款33%投資於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流通交易的債券、資産支持債券等有價債券,67%投資於理財直接融資工具以及銀監會認可的其他標準化金融投資工具。而另一款對應的投資比例則為6%和94%。
  “這次試點,只是對直接融資工具做了限制和要求,對於銀行理財計劃的發行規模並沒有直接約束,銀行理財計劃中配備多少比例的直接融資工具每家銀行可以自主決定,但産品是不配置非標資産的。”一位國有銀行的人士介紹稱。
  此次試點中,光大銀行並沒有單獨發行産品,而採取的方式是將原來已成功運作的兩款産品轉化,將其中投資非標資産的部分剝離,資金用於認購光大銀行及其他銀行在中債登發行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
  這兩款産品分別是穩健一號和養老理財“頤享陽光”。此前這兩款産品均是開放式産品,每月可以認購贖回,單獨建賬、單獨管理、單獨核算,尤其穩健一號是一直按照凈值模式發行運作,基本符合了此次銀監會對於試點産品的基本要求。
  據記者了解,在這兩款産品原有的投資結構中,均有約1/4的資産為非標資産,其另外3/4則是市場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
  光大銀行將穩健一號中20億元規模的非標資産和養老理財“頤享陽光”資産中4億元規模的非標資産清理出去,改為認購此次試點中包括光大在內各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1月7日,穩健一號累計單位凈值1.357,福全單位凈值為1.4095。

  擴大試點還未明確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理財業務的轉型已是大勢所趨,而資産管理就是最終的目標。但這一轉型並不容易,意味着銀行要打破剛性兌付,真正把風險傳遞給投資者,同時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這對於目前的銀行理財市場來説絕非易事。
  關鍵問題在於投資者是否能夠承擔投資的風險。
  “投資者能夠承擔風險的前提就是風險可隔離,風險可計量,風險可分散。而這次整個創新的目的就在這個方面建立柵欄、讓理財更加規範透明,避免剛性兌付,避免影子銀行,這是此次試點的總體意圖。”光大銀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稱。
  在張旭陽看來,此次試點的重點不在於各家銀行申報的100多億元規模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而在於各家銀行推出的理財管理計劃,通過這些理財管理計劃的推出,才能真正破除理財業務的剛性兌付,提升銀行的理財業務能力。
  按照試點方向,未來銀行的理財業務不會再推出數千種,甚至上萬種産品,理財産品數量的下降成為必然趨勢。
  “未來某個銀行的理財産品,可能就是按照不同投資主導方向,不同資産配置,體現不同風險、不同管理能力的幾款主打型開放式産品而已。”張旭陽稱。
  據了解,截至目前,試點銀行均完成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申報,總規模也超過了100億元,但並不是所有的銀行都發行銀行理財管理計劃。據記者了解,除了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外,其他銀行暫沒有理財管理計劃産品發行。
  “我們都做好了發行産品的準備,就等銀監會批准,但銀監會的通知一直沒有下來,所以一直往後拖着。”一家還未發行理財管理計劃的銀行人士對記者稱。
  近期,又有傳言稱,新一輪資管試點也已啟動。多位銀行的資管人士向記者&&稱還沒有收到是否擴大試點的明確消息。
  上述國有大行人士稱,“首輪試點理財管理計劃剛成立不久,首個開放期還未到,試點運行情況還有待觀察。”
  “試點是要走在監管前面,如果大家反映還行,能夠運轉起來的話,才會有相關制度的跟進。接下來的擴大試點,一個主要的內容就是要把交易結構、交易規則固化下來變成制度。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擴大試點的時間表。”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壯大銀行資管市場 2013-11-01
銀行資管開閘 券商降低門檻迎敵 2013-10-30
銀行資管計劃去通道化 覬覦超額留存轉型不徹底 2013-10-30
工行銀行資管投資溫和 交行激進 2013-10-29
銀行資管開啟:理財或打破剛兌 2013-10-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