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人藝術家如何處置遺産
2013-10-24   作者:傑夕 薇冉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日,國內一家高校發布報告稱,開徵遺産稅的時機已成熟,建議將500萬元作為遺産稅起徵點,此舉令有關遺産的話題迅速成為熱門談資。遺産之所以頻頻引發社會關注,是因為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當今社會,遺産的概念正在快速更新。從普通遺物到網絡數字遺産,從祖傳家訓到非遺手藝,林林總總,五花八門。
  近年來,與藝術家、名人有關的遺産糾紛頻現。國內,繪畫大師李可染、著名作家冰心、學術泰斗季羨林離世後,其親人上演的遺産搶奪戰,幾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國外,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的遺産爭奪戰歷經20多年才塵埃落定;熱心公益的好萊塢影星丹尼斯霍珀生前未能就捐贈方式和金額做具體安排,4個子女為爭奪4億美金家産鬧得不可開交;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去世後,子女打起了財産爭奪戰……
  藝術家遺産分配的鬧劇曾在多國上演,但在如今的歐美國家,遺産可以通過健全的法律法規、成熟的機構運作模式得到更為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名人、藝術家往往可以通過提前訂立遺囑來避免身後的遺産爭端。

  愛德華蒙克——
  公益遺贈更博愛

  公益捐贈一直是外國藝術家處理畢生遺留作品的重要方式之一。
  1916年,法國著名雕塑藝術家羅丹將其全部作品捐贈給法國政府,羅丹去世後,法國政府建立了羅丹博物館,並享有對羅丹作品進行複製的專有權;1944年,挪威畫家、現代表現主義繪畫先驅愛德華蒙克去世後,根據他的遺囑,1200幅油畫、4500幅素描、1800幅版畫、6件雕塑以及大批的工具、筆記和書籍等無條件地捐贈給奧斯陸市;2009年,日本著名畫家、文化勳章獲得者平山鬱夫逝世,其遺産中價值約9億日元的美術品等贈予了公益財團法人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正是因為這些捐贈行為的存在,公眾今天才能夠欣賞到這些偉大藝術家的作品。
  如今,受到經濟形勢與高遺産稅的影響,很多歐美國家尤其是法國,正在引導藝術品遺贈走向更加積極的方向。
  在法國,除了系統的管理,政府和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機構在鼓勵人們通過遺贈方式支持藝術事業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高額的遺産稅也使得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藝術品捐贈這種方式。在法國,配偶和直系親屬中的大部分遺産繼承者鬚根據所獲遺産數額向國家支付5%至40%不等的遺産稅,非直系繼承者須繳納的遺産稅高達60%。而贈予者或是受益者用遺贈的方式支持藝術事業,遺贈金額的財産轉移稅全免。
  據統計,在這些政策的引導下,奧賽博物館現有館藏中的1.6萬件裝飾藝術和建築設計圖稿多數是藝術家和建築師本人或其後代的捐贈。

  邁克爾傑克遜——
  遺囑信託更理性

  遺囑信託對於國人而言比較陌生。由於缺乏相應法律法規的規範,這種信託方式在內地幾乎還是空白。所謂遺囑信託,也叫死後信託,委託人預先以立遺囑的方式,將財産的規劃內容,包括交付信託後遺産的管理、分配、運用及給付等,詳細訂於遺囑中,等遺囑生效後,再將信託財産轉移給受託人,由受託人依據信託的內容,也就是委託人遺囑交辦的事項,管理處分信託財産。這種信託方式與其他信託業務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契約在委託人死亡後才能生效。
  對於資産龐大的企業家或明星而言,遺囑信託往往是更好的選擇。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就選擇了這種方式。
  2009年,邁克爾傑克遜意外病逝。其身後留下的鉅額遺産的分配問題隨即引發關注。一份早在7年前就已訂立的遺囑浮出水面,避免了巨大的遺産紛爭。他將財産全部授托於“邁克爾傑克遜家族信託基金”,除了用於交付聯邦遺産稅和繼承稅的資金,傑克遜將約40%的遺産留給了他的3個兒女,但這筆遺産要先交由信託基金託管,在孩子30歲時可以使用遺産的1/3,35歲時拿到剩下財産的1/2,40歲時才能拿到全部遺産。傑克遜的母親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拿到了40%的遺産,但至今只能拿到每月8.1萬美金用以撫養孩子。剩餘的20%,則被捐獻給了慈善事業。
  把鉅額遺産交由信託,可以保證資金的保值,甚至增值。
  1997年,戴安娜猝然離世,留下了2100多萬英鎊的遺産,在繳納850萬英鎊的遺産稅後,由威廉王子和哈裏王子均分,但按照遺囑,這筆資金應交由遺産信託人運作,在兩個兒子年滿25歲後可獲得遺産投資的收益,30歲後可支取全部遺産。據報道,在威廉王子年滿25歲時,信託基金的收益已經超過千萬英鎊。

  安迪沃霍爾——
  私人基金更長久

  私人基金會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投資公司,目的是進行財産的運作、保存、管理和投資,是廣泛用於高資産人士生前財産保護和死後遺囑執行的工具。私人基金會的設立可以使財産的所有人去除對財産的所有權,但保留對財産的控制權,是合法避稅和隔離債券的方式,也是保護未成年人,防止其揮霍的法律工具。但是,私人基金會有捐贈慈善機構的義務,文化藝術方面的基金會普遍都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採用這種方式分配遺産無疑使藝術家的藝術理想得到延展。
  在美國,私人基金會多達5萬多個,在文化藝術領域最著名的當屬安迪沃霍爾視覺藝術基金會。
  作為電影製片人、作家、搖滾樂作曲者、出版商,安迪沃霍爾是一位明星藝術家。1987年去世後,他的作品和藝術理念至今仍影響着美國乃至世界。他創造的夢露肖像畫、坎貝爾濃湯罐、可樂樽等作品依舊極受歡迎,2012年,他更是坐上了藝術家拍賣成績第一的寶座。
  可想而知,安迪沃霍爾身後所留下的遺産也應該是個天文數字。然而,沃霍爾通過遺囑申明,除了少量留給家庭成員的財物外,他的所有遺産都用於設立一個基金會,以“促進視覺藝術的發展”,每年以數千萬美元的資金資助藝術家和相關機構,促進美國當代視覺藝術的繁榮。
  1987年2月,沃霍爾在紐約家中去世。同年,安迪沃霍爾視覺藝術基金會創立,截至2011年,基金會總資産超過3.2億美元。基金會在沃霍爾家鄉成立同名美術館,成為沃霍爾作品學術研究基地;策劃展出一系列沃霍爾藝術作品;組織學者編撰《安迪沃霍爾作品全集》……使沃霍爾的藝術生命得到延展。此外,基金會還通過提供策展、學術研究經費以及藝術家主流計劃、藝術家創作基金、寫作基金等項目為藝術家個人和藝術機構提供資助。

  也有人把遺産留給親友

  除了通過捐贈、基金會等方式處理遺留作品與財物,還有人選擇把遺産直接留給親人。但是,為了避免糾紛,他們中的大多數選擇提前訂立遺囑。
  2012年2月11日,國際樂壇流行天后、好萊塢演員惠特尼休斯頓在美國過世。按照休斯頓1993年簽署的遺囑,2000萬美元遺産都將留給她的獨生女兒波比。儘管惠特尼的遺囑並沒有列出遺産明細,但遺囑中註明了所有的傢具、衣物、個人財産、珠寶以及汽車都歸入波比名下。
  此外,美國著名女演員瑪麗蓮夢露曾被評為“去世最賺錢的明星”。她在2011年的“收入”達到了2700萬美元。根據她的遺囑,其不動産的大部分贈予了密友李斯特拉斯伯格,後者的妻子在他去世後成立了瑪麗蓮夢露有限公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民間藝術家匯聚安新白洋淀獻藝 2013-09-27
曾梵志成中國最貴當代藝術家 2013-09-17
藝術家故意錯鑒作品屬經濟欺詐 2013-09-11
業餘藝術家收藏名人簽名畫像 2013-08-09
收藏處於上升期的藝術家 2013-07-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