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下半年以來,新基金髮行、募集情況一直不太理想,但是基金公司發行、成立新基金的腳步並沒有慢下來。《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截至10月11日,共計新成立276隻基金,已經超於去年全年成立總量。但是,在如此的氛圍下,仍有17家基金公司年內尚無新公募産品問世。
進一步查詢發現,這17家基金公司中,有9家已經成立基金子公司,但年內向證監會提交基金募集申請的僅有6家。此外,一些年內獲得基金募集申請核準的基金公司,因側重子公司業務,也沒有積極進行募集活動,最終導致新基金髮行“流産”。
嘉實、工銀瑞信年內成立13隻基金
17家基金公司沒有公募産品問世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0月11日,共新成立276隻基金,平均每月新成立31隻,總發行份額為4481.92億份。而去年全年共成立基金260隻,即今年截至目前的新成立基金數量已經趕超去年全年的數量。
從數量上看,成立數量最多的是債券型基金,年內共新成立117隻,佔比42.39%,平均每月成立13隻。其次是股票型基金,年內共新成立58隻,再次是貨幣型基金,新成立數量為34隻。而成立數量最少的是封閉式基金,截至目前,年內共新成立6隻。此外,還新成立了19隻保本基金和10隻QDII基金。
從總發行份額來看,債券型基金的總發行份額最大,為2287.80億份,佔總發行份額的51.05%,其次是貨幣型基金,為1166.99億份,再次是股票型基金,為476.53億份,而最小的是QDII基金,僅57.43億份。此外,混合型基金、保本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的發行份額分別為253.32億份、158.60億份和61.96億份。
從單只基金的發行份額來看,貨幣型基金的單只發行份額最高,為34.22億份,其次是債券型基金,為19.55億份,再次為封閉式基金,為10.33億份。最低的則是QDII基金,僅為5.74億份。而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保本基金的單只發行份額分別為8.21億份、8.74億份和8.35億份。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看,年內新成立基金數量最多的基金公司是嘉實和工銀瑞信,截至目前年內均新成立13隻基金,其次是匯添富、華夏和廣發這3家基金公司,至今旗下年內均新成立了12隻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匯添富和華夏年內新成立的基金中分別包括了4隻和5隻ETF系列基金。
與上述積極發行新基金的基金公司態度相反的是,有一些基金公司對發行公募産品的態度冷淡,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年內共有17家基金公司沒有成立新的公募産品。這17家基金公司分別是中原英石基金、中郵創業基金、中加基金、浙商基金、益民基金、興業全球基金、興業基金、前海開源基金、平安大華基金、諾德基金、紐銀梅隆西部基金、江信基金、滙豐晉信基金、紅塔紅土基金、東海基金、道富基金和寶盈基金。
成立基金子公司熱情高
申請公募産品意願不強
記者對未成立公募基金産品的基金公司進行採訪了解到,一些年內未“産子”的公司,目前均忙於子公司業務。
查詢證監會公布的審批核準公告顯示,目前證監會已經核準了52家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的申請,其中,17家年內沒有發行公募基金産品的基金公司中,有9家目前已經成立了基金子公司,佔比52.94%,並且這9家基金公司中,有8家都是在今年才剛獲得成立基金子公司資格。這9家基金公司分別為興業全球基金、平安大華基金、東海基金、紅塔紅土基金、中郵創業基金、浙商基金、益民基金、東海基金和前海開源基金。
與積極開展基金子公司業務的態度相反,上述17家基金公司申請發行公募産品的意願並不強。證監會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顯示,年內這17家基金公司中僅6家提出了基金募集申請,涉及7隻基金。其中,中郵創業基金提交了2隻基金的募集申請,分別是中郵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和中郵滬深300指數分級發起式基金,前者在今年7月8日已經獲得了證監會的核準,並已於10月8日開始正式募集,目前正處於募集期。興業全球基金在今年1月31日提交了關於興全滬深300指數分級定期支付開放股票型基金的募集申請,但是目前還沒有獲得核準。今年8月份,中加和平安大華兩家基金公司分別提交了中加貨幣市場基金和平安大華日增利貨幣市場型基金的募集申請。9月份,道富基金提交了道富一年定期支付開放債券型基金的募集申請,目前這些申請還均未被核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5日,證監會曾核準平安大華旗下的平安大華日利生貨幣型基金的募集申請,但是在證監會要求的“自本批復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進行基金的募集活動”的規定期限內,該只基金沒有發布任何募集公告,最終“流産”,而平安大華基金公司對此事給予《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的回復是,公司上半年將工作重心放在子公司業務方面,此外專注於做好已有基金的業績,不想過分追求新發基金的數量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