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進入“億元時代”
2013-10-11   作者:記者 牛琪/香港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作品《最後的晚餐》日前在香港蘇富比秋拍創出1.8億港元天價。資料照片

    蘇富比10月5日晚間響起的陣陣掌聲和驚嘆,簇擁着中國當代藝術邁過億元關口。1.8億港元——一直易與拍賣天價相連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用《最後的晚餐》將亞洲當代藝術的拍賣紀錄推向最高。
  這幅來自尤倫斯夫婦收藏的《最後的晚餐》創作於2001年,是曾梵志《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長4米、高2.2米,作品取材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達芬奇的同名壁畫,有評論稱其捕捉了中國社會在1990年代商業化浪潮中發生的巨變。
  此前的中國當代藝術拍賣世界紀錄由張曉剛1988年畫作《生生息息之愛》保持,在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拍會上,其以7906萬港元成交。
  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拍賣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中國當代甚至亞洲當代藝術終於邁入億元大關。之前雖然預期會希望破大關,但沒想到這麼高。因為這件作品起拍金額較高、作品尺幅較大,所以有意向的藏家不多。”林家如説。
  生於1964年的曾梵志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油畫係。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受到美術機構和評論家的廣泛推崇。相關評論認為,他的作品基於自身的生活經驗,觀察社會、審度內心,又以出眾細膩的技法呈現藝術魅力。
  對此破紀錄的天價,“不一藝術”藝術總監何瑩指出,任何板塊裏最好的藝術家或藝術作品的價格,總是會不斷增長。
  “曾梵志無疑是中國當代藝術板塊最受東西方藝術市場和藏家認可的藝術家,而且除了繪畫實力,他本人也頗具商業敏感性,《最後的晚餐》又是他的頂級佳作,這個價格屬於合理。”她説。
  在99藝術網董事長兼CEO楊凱看來,1.8億港元確是作品真實價值的體現:“中國當代藝術近年來逐步受到全球藝術愛好者和美術館的高度關注,此前沒有過億,是因為藏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信心不夠。”
  “資本追逐藝術是對藝術家在藝術史上地位的信心和對藝術作品的認同。”楊凱説,“香港秋拍首日整體表現很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説明中國經濟開始穩步上升,大家對藝術品的認同也更加強烈。”
  5日全面拉開帷幕的香港秋拍,蘇富比、保利香港、中國嘉德進行的多場拍賣都取得不俗成績:保利和嘉德首日總成交額均超過3億港元,“香港蘇富比四十周年晚間拍賣”更創出亞洲歷年來同類型晚間拍賣會的最高總成交紀錄——11.3247億港元,作品成交率90.2%,11位藝術家刷新其個人單件作品的最高成交紀錄。
  而對“億元時代”到來是否意味着中國當代藝術進入新的繁榮期,業內人士大多持謹慎樂觀態度。
  有業內人士評論認為,紀錄被打破標誌着亞洲當代藝術的市場節奏和可能性被重新打開,但這並不是指所謂億元作品會越來越多,相反億元仍將是極度稀缺的現象。
  實際上,自去年年底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調整期以來,當代藝術板塊的表現較為一般。何瑩認為,儘管“億元時代”確實到來,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是否回暖還不得而知。
  “中國當代藝術的話語權主要還是掌握在西方博物館和策展人手裏,但大買家卻轉向更多中國機構與個人。”何瑩説,“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回暖與否,與中國經濟與政策變化很有關係,如果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稅收政策更加優惠於中國當代藝術,那麼市場將會回暖。”
  林家如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現在整個市場的趨勢是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注重作品的質量而非知名度,大家應該在保持樂觀的同時,仍需謹慎而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成全球第二大當代藝術市場 2013-10-09
中國當代藝術不等於曾梵志岳敏君 2013-09-30
挑戰自我超越流行:當代藝術蓄勢待發 2013-09-23
曾梵志成中國最貴當代藝術家 2013-09-17
2013ArtPrice香港當代藝術拍賣前十齣爐 2013-09-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