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憑狄仁傑再創佳績 28家上市公司想開銀行
2013-10-11   作者:張健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超百家上市公司躋身重組 資本杠桿撬動企業購並

  據媒體報道,截至9月22日,有多達103家上市公司公布更新重組狀態,其中更新重大資産重組進展的23家,交易金額約524億元。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採用“定增+配套融資”這種重組形式,由此衍生出借殼、吸收合併、資産置換、現金支付、資産出售等多種組合方式。
  大市不算活躍,“小市”卻十分熱鬧。本來,資本市場就是讓上市公司充分運用資本杠桿,達到産業擴張、跨界擴展的目的,推動企業整合和産業升級。現在看來,儘管熊市未退,資本杠桿的運用還是令人眼睛一亮。據報道,有87家公司重組公告了財務顧問,涉及29家券商。還有數據稱,今年以來完成定增的公司有183家,與歷史最高年度的187家僅一步之遙。在市場缺乏熱點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關注有這些舉措的公司。

  《狄仁傑》十天票房近5億 華誼兄弟再創業績神話

  華誼兄弟10月8日對外披露消息稱,由其出品發行的古裝懸疑電影《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自9月28日上映後票房連創新高。上映3日票房1.37億元,4日破兩億,6日破三億,9日破四億,截至10月7日累計票房接近5億元大關,業內預測其票房或突破8億元。除了《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之外,馮小剛打造的賀歲喜劇《私人定制》也將在年底上映。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曾透露,2012年華誼總票房是21億元,今年全年總票房預計將突破30億元大關。
  繼《泰囧》之後,文化企業的增長強勢再次顯現,華誼兄弟可謂風頭出盡。不過,多數文化企業日子並不好過,雖然有政策的大力支持,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産品還是不多。華誼兄弟在市場開拓和産品營銷方面,肯定有過人之處。據説,支撐票房一路走高除了內容因素外,還得益於其首次嘗試的跨界營銷:借力當紅節目《中國好聲音》和《快樂男聲》播放《狄仁傑之神都龍王》預告片;《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入駐淘寶,實現在線票務和衍生品銷售的成功嘗試;在其並購的銀漢科技最紅的游戲作品《時空獵人》中設計了狄仁傑的內容手游,如此等等,讓華誼兄弟大紅大紫。

  海爾定增引私募巨頭 産業與資本加速融合

  青島海爾擬通過定增引入全球私募巨頭KKR集團的全資子公司KKR(盧森堡)作為戰略投資者,而KKR此筆近34億元的投資則成為其迄今為止在中國進行的最大一筆投資。未來,雙方將在全球家電領域內開展戰略合作,進一步鞏固青島海爾在全球家電行業的領先地位。據悉,本次交易完成後,KKR將向青島海爾董事會提名一名董事候選人。這意味着未來青島海爾董事會決策中將會融入更多全球頂尖投資者的思維與經驗,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青島海爾作為國內上市公司中第一家與國際頂級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建立戰略投資與合作關係的非金融類公司,標誌着優秀的A股上市公司正逐步獲得國際資本的高度認可。如果此方案能夠順利完成,不僅能夠使青島海爾網絡化戰略全面提速,而且對其他上市公司具有借鑒意義。當然,與國際資本的合作融合併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新的矛盾和新的機遇並存,對於傳統上被認為是“生産型”企業的海爾來説,可能需要磨合期。

  並購重組分道制審核鳴鑼 效率提高助推企業升級

  10月8日起,並購重組分道制審核正式實施。按照“好的公司、好的中介、好的項目”的遴選標準,符合條件的並購重組申請,將可進入豁免審核或快速審核通道。而中國證券業協會已公布2013年度證券公司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執業能力專業評價結果,獲評為A類的有10家,分道制審核“開盤”重任或將由它們擔綱。10月8日開始,來自汽車、鋼鐵、醫藥等九個行業並且符合三標準的公司或可進入豁免或快速審核通道。
  由於並購重組分道制審核與産業政策直接挂鉤,一定程度上也體現鼓勵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優質上市公司進行同行業、上下游並購,通過並購重組平台實現企業經濟轉型升級、消化過剩産能。對産業優化和企業升級而言,無疑是積極正面的消息。審核分道制也引起了業界另外的遐想:隨着並購重組效率的提升,在IPO已經暫停一年的背景下,上市企業殼資源價值又會被大幅炒高。不過,分道制審核是將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水平與並購重組審核的進程相挂鉤,分類監管、扶優限劣,其優勢在於能夠讓監管審核和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質量形成關聯,強化市場約束的功能,形成良性循環。總體上説,“正能量”佔主導地位。

  28家上市公司想開銀行 謹慎看好需保持冷靜

  10月7日晚間,禦銀股份發布公告稱,為積極響應國務院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關於“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以及銀監會發布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指導下,公司擬與廣州市其他民營企業嘗試聯合設立民營銀行。據媒體報道,已經有28家上市公司有意進入銀行業。
  銀行業是此前准入門檻極高的壟斷型行業。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民營資本開始對過去的“禁地”躍躍欲試,積極性之高超乎想象。特別需要提醒的是,中國經濟很容易出現“一擁而上”之後的“一哄而散”,這與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市場經濟的不完善有密切關係,也與企業競爭的不成熟相關聯。實際上,如果銀行業充分競爭,現在高得“不好意思”的銀行業利潤率將不復存在。為了吸取存款、奪取優質貸款客戶,價格戰、利率戰將不日展開。不知這些民營資本對此是否有思想準備。作為消費者,我們當然願意看到銀行服務水準提高,存款利率攀升,貸款利率降低。作為投資者,對銀行概念看好也可以理解,但在過熱的局面下也需要保持冷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泰達股份強行解聘副總 股東或涉操控上市公司 2013-10-08
人民日報批上市公司蜂擁辦銀行 資本高回報是主因 2013-10-07
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治理指數報告:88.46%上市公司董事會治理指數不及格 2013-09-30
中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13年中報財務安全排行榜 2013-09-27
上市公司財務安全降至五年最差 2013-09-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